第264章 袁克文案(4)
硕大的鱼头就应声而断。陆定雄顾不上浓重的鱼腥味,凑了过去。这时,买鱼头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陆定雄也趁机挤了进去。等那位女小贩重新抽出身来的时候,她发现刀子已经不见了,于是在大街上破口大骂。
陆定雄装着什么也没听见,拉了拉自己的棉袄,大步向学校跑去。快到学校门口的时候,陆定雄发现一位满头白发、衣着灰色破棉袄的老人趴在地上,拉着一把红漆都快掉尽的二胡,陆定雄把身上仅剩的两块钱,扔进了老人的破帽子里。
陆定雄偷了女贩的砍鱼刀后,走进学校,突然发现学校原来如此美丽:古朴的建筑别具灵气,微风在翠绿的廊檐边欢唱,满树的枫叶让他感觉到生命的绚烂。但一想起陆小柔,他觉得人生的一切都是虚幻的,真真实在的,只有现在的凄切的孤单和悲愁。
陆定雄大叫一声,像野马一样在校园里狂奔,跑累了,便坐到石凳上躺着喘气。旁边的人纷纷避陆定雄而远之。这时,陆定雄才意识到可能是身上的刀子带着一些鱼腥味,他拉了拉棉袄,想掩盖住那股味道。一位水桶腰的女生,朝陆定雄狠狠瞪了一眼。就跑开了。
“老弟,杀人这种事,你做不了,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吧。”这时,他的朋友阎锡山发现了他的异常,走了过来,给他出主意,说:“听说最近上海青帮来了一位大字辈的‘老头子’,自称‘判官’,原来法租界龙门路的均培里一号,专门替没背景的老百姓撑腰,要不你去求求他。”
均培里一号住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袁克文,这里原来是黄金荣的住所,黄金荣被李经述抄家后,这里被没收拍卖,当时盛宣怀买了下来,却被儿子盛恩颐豪赌输给了袁克文。袁克文在这栋三层洋楼里养了很多手下,做他心中梦想的“名士”,替老百姓出头。他重金聘请了很多仁人志士,手下包括当时到上海闯荡的青年王亚樵,他善于使用的武器是斧头。
王亚樵,1889年2月14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磨店乡,说起来与李鸿章还是同乡。他自幼读书,聪颖过人,曾参加前清末科举考试,名列前十名。他的家世贫寒,祖父王榜,父王荫堂,均耕种地主田地。虽其父王荫堂行医,亦以务农为本,历年所收,均不敷所出,因欠租无法交付,被地主孙有富告到官府,受处罚后佃季家围田,收谷太少,又被地主季广德摘佃逐出。只得移居到磨店镇上,开设一个小染坊糊口,屡被土豪劣绅李竹斋家丁恃势不付钱取染,吵打数次,反请酒赔礼。
王亚樵从小目睹豪强、官吏压榨人民,痛恨入骨。王亚樵秉性倔强,嫉恶如仇,见义勇为,不屈不挠,邻里友人多赞亚樵有古侠士风。后与友人组织“正气学社”,探讨文天祥生平事迹,结识吴旸谷、柏烈武等。
不久,胸怀天下苍生的青年王亚樵到上海闯荡。上海不好混,他没有钱,只好白天做苦工,夜晚宿马路盖报纸,贫困不移其志,后来结识在国内倡导安那其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北大教授景梅九,钻研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学说,参加无政府主义研究小组,研究怎样打倒社会上一切强权。
无政府主义(英文:anarchism),又音译作安那其主义,其目的在于提升个人自由及废除政府当局与所有的政府管理机构,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其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自愿结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这种学说在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初在世界各国很有思想市场。
法国的皮埃尔·普鲁东通常被认为是第一名自称无政府主义�
陆定雄装着什么也没听见,拉了拉自己的棉袄,大步向学校跑去。快到学校门口的时候,陆定雄发现一位满头白发、衣着灰色破棉袄的老人趴在地上,拉着一把红漆都快掉尽的二胡,陆定雄把身上仅剩的两块钱,扔进了老人的破帽子里。
陆定雄偷了女贩的砍鱼刀后,走进学校,突然发现学校原来如此美丽:古朴的建筑别具灵气,微风在翠绿的廊檐边欢唱,满树的枫叶让他感觉到生命的绚烂。但一想起陆小柔,他觉得人生的一切都是虚幻的,真真实在的,只有现在的凄切的孤单和悲愁。
陆定雄大叫一声,像野马一样在校园里狂奔,跑累了,便坐到石凳上躺着喘气。旁边的人纷纷避陆定雄而远之。这时,陆定雄才意识到可能是身上的刀子带着一些鱼腥味,他拉了拉棉袄,想掩盖住那股味道。一位水桶腰的女生,朝陆定雄狠狠瞪了一眼。就跑开了。
“老弟,杀人这种事,你做不了,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吧。”这时,他的朋友阎锡山发现了他的异常,走了过来,给他出主意,说:“听说最近上海青帮来了一位大字辈的‘老头子’,自称‘判官’,原来法租界龙门路的均培里一号,专门替没背景的老百姓撑腰,要不你去求求他。”
均培里一号住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袁克文,这里原来是黄金荣的住所,黄金荣被李经述抄家后,这里被没收拍卖,当时盛宣怀买了下来,却被儿子盛恩颐豪赌输给了袁克文。袁克文在这栋三层洋楼里养了很多手下,做他心中梦想的“名士”,替老百姓出头。他重金聘请了很多仁人志士,手下包括当时到上海闯荡的青年王亚樵,他善于使用的武器是斧头。
王亚樵,1889年2月14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磨店乡,说起来与李鸿章还是同乡。他自幼读书,聪颖过人,曾参加前清末科举考试,名列前十名。他的家世贫寒,祖父王榜,父王荫堂,均耕种地主田地。虽其父王荫堂行医,亦以务农为本,历年所收,均不敷所出,因欠租无法交付,被地主孙有富告到官府,受处罚后佃季家围田,收谷太少,又被地主季广德摘佃逐出。只得移居到磨店镇上,开设一个小染坊糊口,屡被土豪劣绅李竹斋家丁恃势不付钱取染,吵打数次,反请酒赔礼。
王亚樵从小目睹豪强、官吏压榨人民,痛恨入骨。王亚樵秉性倔强,嫉恶如仇,见义勇为,不屈不挠,邻里友人多赞亚樵有古侠士风。后与友人组织“正气学社”,探讨文天祥生平事迹,结识吴旸谷、柏烈武等。
不久,胸怀天下苍生的青年王亚樵到上海闯荡。上海不好混,他没有钱,只好白天做苦工,夜晚宿马路盖报纸,贫困不移其志,后来结识在国内倡导安那其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北大教授景梅九,钻研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学说,参加无政府主义研究小组,研究怎样打倒社会上一切强权。
无政府主义(英文:anarchism),又音译作安那其主义,其目的在于提升个人自由及废除政府当局与所有的政府管理机构,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其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自愿结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这种学说在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初在世界各国很有思想市场。
法国的皮埃尔·普鲁东通常被认为是第一名自称无政府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