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大唐,俺回来啦!
�身小,一直站在唐僧身后,是以无人留意,这时看到,方丈奇道:“这小童又是何人,莫不也是圣僧路上收的神徒?”

  唐僧见他问起悟明,不禁有些受窘,虽然喝了子母河水生了孩儿一事,论起来也不能怪他,但男人产子乃是天下奇闻,传了出去,面子上挂不住,便支吾道:“此事说来话长,容后再叙,容后再叙。”那寺僧见他如此,也想不到这娃娃竟然是他儿子,只以为是他路上收的沙弥之类,当下不再多问,簇拥着唐僧就往长安城而去。

  圣僧回朝乃是大事,一传十,十传百,满城中无一不知是取经人回来了。中宗在宫内自然也听见了消息,倒也欢喜,便闻左右道:“那先帝的御弟圣僧到了何处了。”近侍答道:“已至朝门外也,只等陛下宣召。”中宗甚喜,正要宣入,却想起一事,转头对旁边一人道:“朕欲马上召见唐僧等人,你觉得如何?”这各朝各代的皇帝都是乾纲独断的,只怕手中权力被人分了丁点儿去,曾几何时见过如同中宗一般的,要见个人还须问一问旁人意见。却见左右近侍一概视而不见,似乎这些事情常常发生,早已见怪不怪。

  旁边那人转过头来,娇滴滴轻启朱唇,嘴吐鹂音道:“那唐僧乃是先帝陛下的结义兄弟,又自西方取得真经返来,立下功劳,自然不可怠慢。何必问臣妾呢?”灯火下,五官看得分明,不是那九头雉鸡精化身的武媚是哪一个?原来早在太宗尚在时,李治和武媚早就私通款曲,勾搭成奸。那武媚是得了邓坤授意的,加倍着意在李治身上,她人生得玲珑七窍,床第功夫又是极佳,一两回下来,李治食髓知味,只觉得再也离不开武媚。不顾她曾是太宗的才人,便纳在后宫,复封为昭仪,早晚不离左右。再者这位中宗李治爷虽然当了皇帝,但其实性子颇为暗弱,优柔寡断,全不像乃父风范;而武媚手段又高,又是得宠,是以中宗平日大小事情,多有征询其意,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依赖之心。如今朝堂上人尽皆知,中宗陛下所说的话,十有六七是出自这位武昭仪的嘴里。

  中宗见武媚也同意,连忙传令道:“请圣僧入殿面圣。”一层一层的传了下去,不多时,唐僧引着悟明、猪八戒和沙僧上殿来,正要跪倒山呼万岁。李治伸手止住道:“圣僧不必多礼。圣僧与先帝结拜为兄弟,算起来圣僧还是朕的叔父,且无拘束便好。”

  唐僧闻言,连忙谢恩。中宗又道:“圣僧请抬头,让朕观个清楚。”唐僧依言抬头,中宗望去,见唐僧仪表堂堂,心下甚喜,眼光看到猪八戒和沙僧两个时,顿时唬得几乎滚下龙座,颤巍巍道:“吓煞朕也,怎的有两个妖精出来。”

  慌得唐僧连忙说道:“陛下不知,此二者乃是贫僧徒弟,一个姓猪,法名悟能,臣又呼他为猪八戒。他出身原是福陵山云栈洞人氏,因在乌斯藏高老庄上作怪,即蒙菩萨劝善,一路上挑担有力,涉水有功。一个姓沙,法名悟净,臣又呼他为沙和尚。他出身原是流沙河作怪者,也蒙菩萨劝善,秉教沙门。绝不是妖魔一类。”

  中宗听说,方才惊魂稍定,只是目光故意避开两个丑和尚,移到最末的悟明身上,奇道:“这小童又是……”

  唐僧脸皮一紧,哪敢欺君?不得已,只好如实答道:“此乃贫僧犬子也。”

  这一下可谓炸开了锅,出家人有了儿子,倒是前所未闻,要是花和尚也就罢了,这大唐圣僧怎的也好这调调?中宗脸色登时一变,正要说话。旁边武媚适时插了一句话,道:“这可奇了,臣妾闻得佛教门人不可娶妻生子,这孩儿又是哪里来的?”

  唐僧把众人反应俱看在眼里,情知众人误会了,这时也顾不上思量武媚究竟是什么身份,就敢在陛下面前随便开口说话,情急之下,正要把女儿国子母河的缘由说出来,这时候突然闻得一声响,一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