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仁义’
  李建城冲冠一怒震住了不少人,这也让不少官员一下子惊醒了过来,自古以来他们基本都是官代民言,大多数人早已将天下人的大旗打惯了,这一次却被皇帝一下子就将这条秘技给戳破了!

  跪在下方的众人现在才明白过来,原来皇帝刚才说‘部分读书人’是这样的意思,根本就是把他们和天下人给隔开了!这样一来他们跪在下面的人真的就成了‘部分读书人’了,而且如此一来这些人为了造势而选择的读书人身份就没有用了,一下子从多少人变成了少数人!

  起码在现场看来情况就是一下子变成了这样,有些时候人就是这样的,比如说现代政权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被人代表的那一批人。或者说是一直都在被代表着,我们甚至自己都不知道。

  这是一种默认似的代表方法,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而这种情况一旦被自身认识到,自己居然被一个不认识的人代替了,就会忽然冒起一股无名之火,接着就和这个没有经过自己同意就代表自己的人划清界限,甚至敌视那偷偷代表自己一方的人。

  但是实际上呢?实际上这样做根本就不会给我们自己带来任何好处,本质上来说被带表和不被代表只是形式上的认知而已,到头我们都没有发出过自己的声音,最终我们还是被发出声音的人给代表了。民主制度下的得意者实际上是那些善于表现和抢眼的人,某种程度上来说森林法则反而得到了加强!

  在中国汉人皇朝的官员一直有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以天下为己任,为天下人做事,为天下人说话!这种‘为他人着想’的观念实际上我们可以认知为‘中国式隐线发展中的民主意识’,汉族的皇帝也是一样,每一个皇帝打出的旗号必须是正义慷慨,爱民如子的。这种一视同仁的政治旗号实际上就是一种隐性的‘平等’旗号。他们在大义上将民众视为平等,在政治上就代替着他们说话,在现实里却根本不问天下人的意见,就是这样一种被扭曲的民主意识一直流传在汉氏王朝中。

  李建城以前有想过一件奇怪的事情,皇帝打爱民如子的旗号可以理解,这是巩固他封建帝国的制度嘛,那为什么臣子也这样!而且中国从上到下那么多为打着为民请愿的口号,甚至地方官员直接叫做‘父母官’,这样平等的观念一直广为流传,却最终为什么没有发展成真正的民主意识呢?归根结底等李建城亲自来此一趟后就明白了,原来还是阶级制度的结果,读书人终究不是和老百姓一个层次的人。

  这样也让李建城起了一个要加速文化教育让更多老百姓能识字的想法,只有让受教育的文化阶级层成为真正的大众群体才能诞生出真正的民主自由来!

  哼,冷哼一声李建城坐在高高的城墙上,下面跪着的官员们大多心生凉意了!这假私以代天下人说话的罪名真的是可大可小,大了就像皇帝说的,今天代表天下人,明天不就代替皇帝了吗?所以这个罪名已经可以拉出去杀头了,此时此刻皇帝真要这么干他们也只能跪地求情却不能慷慨就仪的去死,因为此时天下读书人都在这里,张问达也确实没有问过天下读书人的意见,仅此一条就可以当做欺君之罪判刑了!为此读书人们还不一定会站在他们这一边,这些人看着‘直’,实际上能当京官的谁不知道天下民意是怎么回事啊!特别是读书人的‘民意’。

  大众群体那是没有机会说话的,一旦大众说话了那就意味着要超脱当权者的意料这是绝对的事实客观。每个人的客观意识都是不一样的,很难保证有谁不会突然发出一些新奇的观点从而将整个意识潮流带向不可知的方向。

  当然对于这点也是李建城所忌讳的,政治是什么?政治就是争夺话语权,手握‘高科技’音效设备的李建城,他的嗓门才是这个时空最大了,他不让谁说话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