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罗振玉的算盘
算,他入股的这些厂子,一年下来最少能赚个几十万,如果再销的更远,那赚的就更多了,仗着皇上的信任,自己一年最少能报个五六万的花帐,等以后皇上的生意做大了,那就更没得说了。

  罗振玉还是有能力的,就日本人提出的建设一事,他的功劳就不小,他提议应该外出各地宣传,吸引更多的民族资金加入进来,这样可以多元化的发展蒙古,毕竟皇上的钱是有限的,罗振玉的提议不但解决了钱的问题,还会有更多的人才吸引和加入进来,目前蒙古最缺的是人才,就是这一点打动了杨革,对,最缺的是人才。他还提议让醇亲王办理宣传这类的事,醇亲王毕竟认识的人较多,曾经也是那些商人们争相巴结的对象。

  土肥原又来了还带来了成批的设备和专家,他这次来主要是要投资建火力电厂,因为电是一切工业的原动力,没有电,那么要建工业简直就是扯蛋。按照事先谈好了的条款,日方只出资了49%,而剩余的51%溥仪出了,这下,他的钱花的差不多了,杨革没有想到的是土肥原居然来这么快,目前为了维持城市的发展,也只能靠贷款了。但在贷款方面,土肥原却显得吞吞吐吐,他用各种理由搪塞着,但最后他说的一句话让溥仪看清了他的真正意图。

  土肥原说:“如果陛下您没有这么多的钱,可以修改一下条款,比如我方出全资等等,这可以为陛下省去不少钱呢!”

  好事轮不到我,杨革心里打鼓,他没有马上答复,只是说:“我筹筹看,要是真筹不到,晚些再建也不迟。”

  自从溥仪发电报给北京的醇亲王说明了这里的人手不足,需要醇亲王物色各类人才后,醇亲王把自己的管家张文治也派了过来,说他可以帮溥仪管管财物。没过几天,绍英居然也来了,杨革现在很怕见绍英,毕竟蒙过他的钱。杨革发电报索问醇亲王为什么要将绍英来弄来,醇亲王只是回了几个字:绍英还是有能力的。

  没办法,反正缺人手,来了就有活干,绍英被派去专门与日本人洽谈和作项目及建成后的人员安排。张文治这个人杨革还是有些了解的,自己之前就见过他,在北府里的几个月更是了解的多一些,这个人是有野心的,决不愿只做一个奴才,他与奉系的许多军官都有往来,他跟溥仪的几位师傅们一样,一心想光复大清而从中获得一杯羹。他的过人之处就是精明且忠心不二,这是醇亲王暗中对溥仪说的。所以张文治被溥仪留在身边充光管帐先生一职,当然,目前这个职位只不过是个光杆司令一样的摆设,因为溥仪没钱了。

  杨革最后只得给庄士敦和溥杰发电报,叫他们也北上蒙古,希望他们能帮自己一把。顺便让庄士敦再买七八千个英式手雷玩玩。或许庄士敦的建议跟别人的不一样。杨革这样想着。

  -\www*69zw*com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