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
  曹操如此欣赏诸葛亮其实还有一个不可言说的因素。

  因为同样擅长内政的荀早在曹操封魏公的时候就已经自请辞官回乡了。

  曹操并不想失去他,却又不得不失去他。

  即使荀无可替代。

  ……

  这些年来,曹操采纳了许多能臣尤其是诸葛亮的意见,自己的政令也取得了些许成效。

  尚礼重法,整肃朝纲。

  曹操极重视法治,这相当于是支撑他政令的基础。

  邺城学官也开始出现了些许寒门庶族,而官员多是从那里经过“三试”之后选拔。

  所有人都忙得很,就连郭嘉都不玩了。

  吕宁姝一边忙,一边还暗戳戳的期待统一天下的主公登上最高顶。

  虽然这个可能性……也许不是很大,毕竟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六年啊摔!

  此时曹阶都能入邺城学官跟姜维一起念书了,吕宁姝却还是不见曹操那的动静。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千盼万盼,那一天终于来了。

  吕宁姝缓步走到议事之处:“如何?”

  郭嘉见她进来,颔首:“可以开始准备了。”

  至于准备什么,不用说都心知肚明。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终于称了帝。

  改元延崇,国号魏。

  誉名加身,泰山封禅。

  她终是看到了这一天,主公终于不是历史上那样壮志未酬、抱憾而逝。

  冕旒上缀着由朱、白、苍、玄、黄穿起来的十二根旒,在日光的挥洒下显得极为庄严。

  改朝换代,有功之臣一律封赏,不过其中最招眼的就只有两个,两个年轻人。

  原车骑将军吕宁姝进了大将军,而诸葛亮竟一跃成了丞相。

  至于大将军这个官位,听上去好像不张扬,实际上它的地位甚至高于三公,差不多是武将的巅峰了。

  汉初时,大将军的权力甚至还在丞相之上,即使后来历经四百年跌宕,那也只是变动了一点点而已。

  如今曹操并未废丞相,是以大将军为与丞相之权等同。

  不过曹操当然不能指望吕宁姝这样的人治国,万一把整个大魏带成某种迷之画风,那他找谁哭去哟。

  只是兵权这种东西最是要命,若是吕宁姝想要通过暴力来做什么,绝对比丞相要容易许多。

  但吕宁姝本人倒是也有自知之明,行军打仗或者掌管军队都可以,至于辅佐理政……曹操敢让她上阵她自己也不敢上啊。

  这位大将军倒是一点争权的意思都没有,甚至还对这方面唯恐避之不及。

  没有金刚钻就别这个揽瓷器活。

  吕宁姝似乎和诸葛亮达成了默契,从来不往对方的权力那里伸半只手。

  当然,自从上回吕宁姝对着诸葛亮解释了一番之后,他们的关系还是挺好的,平日里也会互相送送礼什么的,典型的将相和。

  丞相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