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而随着三丧集团、现代集团梳理清楚,嘉点集团也开始把自己一系列新技术注入到这些企业当中。

  可写玻璃面板,石墨烯电池,真骨传导技术,卫星云技术等一系列的新技术开始在三丧集团、现代集团各个子公司发光发热。

  不少新式产品,开始在全世界一点点铺货。

  三丧集团可不是原来嘉点集团的体量,一经开动,世界各国全都可以触及。

  这也让许许多多没关注过嘉点集团的人,第一次接触到了这些新式产品。

  作为嘉点集团的补充,三丧集团、现代集团所销售的都不是嘉点手机的成品。而是使用了新技术的新科技产品。

  这是赵立诚定下的差异化生产。

  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嘉点集团的地位,而且让产品可以覆盖全部人类。

  毕竟,苏洋之所以生产这些东西的原因是为了获得影响点数和点币。如果只卖嘉点手机,以嘉点手机的成本,7成以上的人类都将无法使用上嘉点手机。

  而这庞大的市场,三丧集团却可以覆盖到他们。并且用低廉的价格,良好的品质,抢夺这部分市场。

  尤其是三丧集团并不仅仅生产手机,而且还涉及了各种电器,各个产业,所以覆盖面就会更加的宽广。

  而这些产品一经推出,也确实获得了不少专业人士和用户的好评,三丧集团、现代集团的各种产品也销量也开始节节攀升。

  这也让不少专家学者在分析嘉点集团与三丧集团之战的时候,心中更加倾向于苏洋。

  因为嘉点集团与三丧李家之战已经结束,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开始对这场经济战开始进行细致的分析。

  在他们的分析当中,他们发现三丧集团完全是上了苏洋的当。

  苏洋在高丽的败退,让李家产生了自大的心理。忽略了苏洋其实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对手。

  而苏洋却趁着这个机会开始韬光养晦,广积粮。

  在接下来双方的几轮交锋中,嘉点集团之所以可以这么主动,全都是因为这个时间段所筹备的现金。

  在细算了一下嘉点集团与李家之战的时候,经济学家大致推测出苏洋动用了接近一千八百亿镁元的现金。

  这种现金储备,甚至超过了大部分的主权国家。

  所以把嘉点集团和三丧集团的争斗,定义为两个商业帝国的对决都没问题。

  而认真计算两者的体量,专家们发现三丧集团的体量,其实要比嘉点集团还要大,所以按照正常而言,三丧集团就算无法应对,但也至少可以自保。

  战局的关键点就在于李在容为了保护自己的家族,背叛了自己的大股东:华儿街。这是一切的转折点。

  因为李在容已经进入了牢狱,所以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也分析不出李在容为什么会在那种时候,做出那样一个决定。

  在他们看来,在这场交锋当中,李在容的表现一直可圈可点,但是却在这一步上踏错,导致他一步错,步步错。从此丧失了整个三丧帝国的控制权。

  面对全世界开始分析,讲解自己和三丧李家的交锋,苏洋也并没有闲着,他让赵立诚收买了一大批的专家学者,让他们在解释和评判这段历史的时候,要多褒奖自己,并且要分析自己所有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