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转型从来不易
�认真的算一下的话,廖辽就算专辑卖到一千万张,她所带来的收入,都未必比得上何润卿的专辑卖个两三百万张!

  那么,如果何润卿的专辑也能卖个五六百万张,甚至更多呢?

  她将会成为一座巨大的金矿!

  只是……不容易啊!

  随着时代的展,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何润卿式的甜歌,真的是逐渐式微了,所以,她要是继续甜歌,一张专辑卖个一百两百万张的,然后跑跑商演,再继续挣几年钱,那当然是毫无问题,但是,要想让她的专辑卖到五百万张,就很难了。

  必须要转型!

  但转型……从来都是无比艰难的!

  尤其是像何润卿这样,她已经几乎成为整个国内歌坛的招牌式人物,她的嗓音、她的形象,早就已经固定化了这样一来的好处就是,她的受众相当稳定,她的商演价位始终不掉,但坏处就是,她想转型,比其他歌手要更加的难了无数倍。

  尽管李谦手里握着海量的资源,尽管他能在拿出无数优秀作品的同时,还能去借鉴和参考曾经的那个时空很多歌手所走出的或成功或失败的例子,可是,如果要让他为何润卿做一张转型的专辑,他却仍然是毫无把握。

  而一旦转型失败,她这辈子就真的是只能继续吃甜歌这碗饭,直到彻底退休了,以她今年三十岁的年龄来说,黄金期顶多还有十年,再考虑到她的号召力本就已经是一个下降的曲线,很显然,她是绝对没有第二次转型的机会的。

  李谦伸手捉着下巴,不断地婆娑。

  何润卿说完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他。

  她已经说了,她想继续红下去,那么,一切都尽在不言中了她就是要转型!

  为什么连一年的时间都等不得。非要自己掏钱买断合约,甚至不惜跟索尼闹那么僵?因为她自己很明白,她已经三十岁了。接下来的每一年,对她来说,都是职业生涯在倒计时。

  为什么宁可选择新人约也要来李谦工作室?她也说明白了,目前国内歌坛,她认为最有希望、也最有可能帮自己成功转型的,就只有一个李谦。

  当今歌坛有公认最热的三大版块,那就是青春快歌、都市情歌。和中国风。而这三种风格的第一个推出者,这三种风格的市场引领者。以及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人,都是李谦。

  所以,李谦所说的什么不擅长做甜歌的说法,自然就不攻而破。

  片刻之后。李谦抬头看着她,眉头紧锁,问:“你想好了?真要签过来?”

  何润卿点点头,“想好了。早就想好了,我只是在等你的工作室开业而已,不然早来了。”

  李谦搓搓下巴,继续愁眉紧锁,“要转型?”

  何润卿又点点头,语气坚定地说:“要转型!”

  李谦长出一口气。让自己瘫进沙里,闭上眼睛,不断地伸手揉着太阳穴。

  要。还是不要?

  嗯,坦白讲,哪怕是同样的那些歌,选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合适的新人来打造,对于李谦来说,对于市场的接受度来说。肯定要更偏容易一些,一张白纸好作画嘛!而要用同样的这些歌把何润卿再捧上去。帮她成功转型,那难度就要立刻大了无数倍!

  要知道,对于一个歌手来说,十年的时间,固化的可不只是她的外在形象和歌路,固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