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0
  想到不管如何,好歹还有个赵十一,赵琮心中便踏实许多。

  他笑眯眯地牵着赵十一的手,走在落日余晖映照下的后苑小径上。

  福禄等人静悄悄地跟在他们俩身后,并不去打扰他们。

  赵琮一路上都在说话,说这说那,说到后来还道:“你的生辰在上元节,待明年你生辰时,朕带你跟宁宁去街上看花灯去。据闻西大街上有家婆婆做的芝麻汤圆儿十分好吃,朕还从未吃过宫外的东西。到时,咱们仨,一人买一碗,一起吃……”

  赵琮絮絮叨叨地说着,一路走到福宁殿,余晖由淡至无,灯火由无至浓。

  赵十一温热的手早已将赵琮冰凉的手握暖,他沉浸在赵琮絮叨的言语中,久久未能回神。

  直到走进福宁殿,迎面的宫女、太监跪下迎接他们。

  他才恍然回神。

  他想,这就是他与赵琮的最后一面。

  三日后,冬至,大朝会。

  天还未亮,赵琮便已起身,穿上绛纱袍,染陶为他戴上通天冠。

  这样冷的天气里,赵琮还真不适应,脖子处没了一圈毛,凉飕飕的。

  染陶心疼道:“陛下且忍几个时辰罢。”

  赵琮自然知道,这种事规矩大得很,他笑道:“无碍,走吧!”

  染陶与福禄笑着,先给他恭喜了一声。随后他便带着几十个宫女、太监一同往外走去。赵琮虽嫌这些繁琐,但大朝会这种事儿就是讲繁琐的时候,若不把人带全,反而会被外国使官嘲笑。

  他将走出殿门时,又回头看了眼。

  曾经有好几回,遇到这种重大场合,他回身,总能看到坐在游廊里的赵十一,即便不坐在那处,也总能瞧见他一晃而过的身影。

  但今天,没有。

  他没来由地有些失落。

  染陶一看便知,说道:“陛下,今儿太早了,小郎君还未醒呢。”

  赵琮点头,再不看,抬头,迎着冬日的寒风,他迈出福宁殿。

  殿外早就等着的亲卫一一跟上他。

  他们踩着将归的黑夜,往待升的朝阳走去,往大庆殿走去。

  六年匆匆却又漫长,而他赵琮,终于能穿着这身通天冠服,站在大庆殿的高阶之上,接受所有人的跪拜与祝福。

  陛下亲政后的头一回大朝会,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往常闲散,不爱出席各式朝会的宗室之人,也都早早地穿好朝服,坐马车往宫中去。

  自打赵廷被送到宋州去后,魏郡王府的徐侧妃也大病一场,后院无人管,又落回世子妃身上。

  世子妃姜氏,娘家是齐国公府,兄长驻守河东。

  她身子弱,性子软和,是真正的高门闺秀。娘家厉害,又有子女傍身,她从不把这些后院之中的小权小利看在眼中,自小清雅到大。世子不喜她,她也嫌弃世子俗,世子也不能拿她如何。她关起院门来,自过她的安稳日子。便是徐侧妃嚣张至此,也从不敢在她跟前作妖。

  她才懒得管这些,转手又将钥匙、账本等物送出去了。

  送出去前,她问了声如今谁在府中最得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