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部分
于美华打一怀孕,脸上就长了一片片的蝴蝶斑。生了孩子之后能吃能睡,半年多的工夫就从一百二十斤长到一百五十多斤,与一年前的那个虽不算漂亮却挺利索健美的少妇判若两人。
韩立冬常常暗自长叹:“老驴拉磨,又回到老路上来了。”他小时候,邻居的七婶刚过门时又俊秀又老实,可养了仨孩子之后,不知怎的变成了个蛮不讲理的泼妇,三天两头跟邻居、丈夫吵架,打孩子。身子也胖成了个大水缸。韩立冬闲下来时,小乔那圆圆的眼睛,微黑的小脸儿又老在眼前晃悠,特别是狂风急雨中学校后边小桥上的生离死别,更令他刻骨铭心,久久怀念。小乔毕业后回到了桃林县,分在财政局,曾给他写过好多信,韩立冬也很谨慎地回过几封。当副乡长的那年秋天的一个黄昏,他一个人挺孤独地住在乡政府的两间房里,正为和于美华闹别扭苦恼地撕扯自己浓黑的头发。小乔突然推开门走了进来。两个人拥抱在一起,小乔尽情地倾诉了几年来的相思之苦后,说她跟一个在县林业局当干事的转业军人后天就要结婚了。接着,脱去了上身的衣服。韩立冬虽也很想圆一圆那个美丽的梦,但还是很理智地只把她搂在怀里吻着。小乔瞪起圆圆的黑眼睛,怒气冲冲地问:“你怎么了?没碰过女人?”韩立冬说:“小乔,请你原谅!我确实不能!我不能干缺德的事!”小乔骂道:“你这个熊玩艺儿,真恨死人了!”又一口咬住了他的肩膀,好一阵子才松开。长叹一声,“我这人,这辈子就这个命啦!”
虫工木桥◇。hqdoor。◇欢◇迎访◇问◇
第27节:心情在别处(27)
二人缠绵到晚上八点多,韩立冬最终也没敢迈进那个雷区。他永远也忘不了在浓浓的夜色中她下了车,回头又望了他的那一眼。后来,小乔来过电话,说那转业军人对她挺好,可她却总觉得不那么称心如意。韩立冬安慰了她一番,就没再跟她联系。过了大约三四年,听说小乔生了个女儿。存了几年的几十封小乔的信,也让他拿到乡政府后院的一条土坑里偷偷地烧掉了。他担心被于美华看到。因工作关系,他也去过桃林县多次,还几次路过县财政局的大楼。几次想去看看小乔,但都没有去。他不愿破坏人家家庭的平静和幸福。只是每当跟于美华闹得j飞狗跳之后,就更加思念小乔,思念她那纯洁无瑕的感情。
1986年韩立冬当了乡长,这年他31岁,成为全县最年轻的乡长。1990年到湾岔乡当了党委书记,仍是全县最年轻的乡党委书记。他不愿把于美华和孩子搬到一块儿。他担心搬到一块儿闹矛盾更多,于美华跟农民吵架、跟自己闹别扭绝对影响自己在乡里的威信。他一心要干一番大事业。一般每周回家一次。乡干部把这事儿叫做周末“改善生活”。人过了35岁,加上工作又忙,对女人的兴趣也有些淡薄了。有时即使回家,也不跟于美华“改善生活”。偶尔“改善”一次也索然无味。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挨了下来。韩立冬被调到县商业局当了局长,分居了十三年的家才合到了一起。按说进了城,于美华也不直接跟农民打交道了,只负责办计划生育宣传员培训班,给学员讲课,也没了与农民打架吵架的条件。于美华打孩子也少了。可两个人的关系,依然不冷不热。
第二天上午11点多,来永给玉儿打了个电话,说中午有事,不回家吃饭了。过了十几分钟,秀娟来了电话,让上她家去吃午饭。
到了秀娟家,玉儿就说了去找韩立冬的情况。秀娟长叹了一口气,说:“我这个三姨,姓仝,是俺妈娘家的一个姑表妹。她父亲是个老八路,立过不少战功,‘文革’前在咱县里当粮食局局长,办事非常认真,铁面无私。他有一儿一女,都出生在外地。儿子是1942年生的,起名叫抗战。女儿是解放战争的第一年生的,仝局长开始给起了个名叫前进。仝局长的夫人说前进不大像个女孩名
韩立冬常常暗自长叹:“老驴拉磨,又回到老路上来了。”他小时候,邻居的七婶刚过门时又俊秀又老实,可养了仨孩子之后,不知怎的变成了个蛮不讲理的泼妇,三天两头跟邻居、丈夫吵架,打孩子。身子也胖成了个大水缸。韩立冬闲下来时,小乔那圆圆的眼睛,微黑的小脸儿又老在眼前晃悠,特别是狂风急雨中学校后边小桥上的生离死别,更令他刻骨铭心,久久怀念。小乔毕业后回到了桃林县,分在财政局,曾给他写过好多信,韩立冬也很谨慎地回过几封。当副乡长的那年秋天的一个黄昏,他一个人挺孤独地住在乡政府的两间房里,正为和于美华闹别扭苦恼地撕扯自己浓黑的头发。小乔突然推开门走了进来。两个人拥抱在一起,小乔尽情地倾诉了几年来的相思之苦后,说她跟一个在县林业局当干事的转业军人后天就要结婚了。接着,脱去了上身的衣服。韩立冬虽也很想圆一圆那个美丽的梦,但还是很理智地只把她搂在怀里吻着。小乔瞪起圆圆的黑眼睛,怒气冲冲地问:“你怎么了?没碰过女人?”韩立冬说:“小乔,请你原谅!我确实不能!我不能干缺德的事!”小乔骂道:“你这个熊玩艺儿,真恨死人了!”又一口咬住了他的肩膀,好一阵子才松开。长叹一声,“我这人,这辈子就这个命啦!”
虫工木桥◇。hqdoor。◇欢◇迎访◇问◇
第27节:心情在别处(27)
二人缠绵到晚上八点多,韩立冬最终也没敢迈进那个雷区。他永远也忘不了在浓浓的夜色中她下了车,回头又望了他的那一眼。后来,小乔来过电话,说那转业军人对她挺好,可她却总觉得不那么称心如意。韩立冬安慰了她一番,就没再跟她联系。过了大约三四年,听说小乔生了个女儿。存了几年的几十封小乔的信,也让他拿到乡政府后院的一条土坑里偷偷地烧掉了。他担心被于美华看到。因工作关系,他也去过桃林县多次,还几次路过县财政局的大楼。几次想去看看小乔,但都没有去。他不愿破坏人家家庭的平静和幸福。只是每当跟于美华闹得j飞狗跳之后,就更加思念小乔,思念她那纯洁无瑕的感情。
1986年韩立冬当了乡长,这年他31岁,成为全县最年轻的乡长。1990年到湾岔乡当了党委书记,仍是全县最年轻的乡党委书记。他不愿把于美华和孩子搬到一块儿。他担心搬到一块儿闹矛盾更多,于美华跟农民吵架、跟自己闹别扭绝对影响自己在乡里的威信。他一心要干一番大事业。一般每周回家一次。乡干部把这事儿叫做周末“改善生活”。人过了35岁,加上工作又忙,对女人的兴趣也有些淡薄了。有时即使回家,也不跟于美华“改善生活”。偶尔“改善”一次也索然无味。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挨了下来。韩立冬被调到县商业局当了局长,分居了十三年的家才合到了一起。按说进了城,于美华也不直接跟农民打交道了,只负责办计划生育宣传员培训班,给学员讲课,也没了与农民打架吵架的条件。于美华打孩子也少了。可两个人的关系,依然不冷不热。
第二天上午11点多,来永给玉儿打了个电话,说中午有事,不回家吃饭了。过了十几分钟,秀娟来了电话,让上她家去吃午饭。
到了秀娟家,玉儿就说了去找韩立冬的情况。秀娟长叹了一口气,说:“我这个三姨,姓仝,是俺妈娘家的一个姑表妹。她父亲是个老八路,立过不少战功,‘文革’前在咱县里当粮食局局长,办事非常认真,铁面无私。他有一儿一女,都出生在外地。儿子是1942年生的,起名叫抗战。女儿是解放战争的第一年生的,仝局长开始给起了个名叫前进。仝局长的夫人说前进不大像个女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