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4 部分
��,他可不愿意被这么一个家伙缠上两三天,那绝对是要死人的!从这一点来说,狄仁杰竟是充分继承了上官仪和郝处俊的优点。摒弃了两人的缺点,端地是难打交道。

  本着为自己减少麻烦的原则,见武后深深意动,他连忙上前一步劝道:“母后,这骊山距离洛阳并不算太远,何必要带上文武大臣那么麻烦?五哥提出这建议,原本就是因为他最近老犯腰腿疼。所以想去休养休养,若是到了那山清水秀的地方还要处理国事,哪里谈得上是休养。还不如待在洛阳算了!要我说,我们这一家人同去,把那些官员撂在洛阳才好!”

  尽管早知道李贤惫懒,尽管早知道这小子常常出馊主意,但听到最后一句话,武后哭笑不得之下,竟是呛得连连咳嗽。而某人则是恰恰相反。非但不以为忤。反而认认真真考虑起了其中的可行性。李上皇如今人老爱热闹,对于二人世界也就不那么执著了。

  “笑话,这要是一家人全都一溜烟跑去了骊山,朝政大事谁来决断?”

  面对武后的嗔怒,早有准备的李贤遂笑嘻嘻地说:“这不是还有政事堂么?军国大事自有快马报往骊山,只要文武百官都留在洛阳,这朝廷也不至于乱。只要带上一个宰相随扈,再加上一个婉儿,一应事务绝对乱不了。”

  李弘这时候终于品出了一丁点弦外之音。冷不丁开口问道:“六弟你别打马虎眼,我们若是都去了,这洛阳留谁坐镇?”

  “难道五哥你忘了你八岁那一年,父皇母后东巡并州,之后驻驾洛阳。你作为太子在长安监国的事情?”

  这句话一出。李治和武后不禁面面相觑,心中都想起了当初极其不负责任地行为。而李弘则是想起自己一个孩子没了父母在身边。整天要面对堆积如山的政务,还有那些罗罗嗦嗦的东宫官员。一旁地李显和李旦尽管对此没什么体会,但看看父母和兄长那脸色,知道这监国必定不是什么舒心惬意的好事,于是双双蹑手蹑脚地往后退去。

  看这架势,六哥似乎又有什么吓死人不偿命的好主意,他们还是退开一点,免得遭了池鱼之殃的好!

  如果说刚刚只是猜测,那么现在李弘就真的领会到了这个狡猾弟弟的某种心意。虽说出于私心他至少也该出手帮助一把,但他在张了张嘴之后,终究还是没有说出任何一个字。

  李治却忍不住好奇,清了清嗓子问道:“六郎,那你究竟是什么意思?”

  “咳,我大唐皇子皇孙不是原本就有早年出阁的往事么?我寻思着让一个皇孙出阁坐镇东宫,反正只是个象征性作用,这事情多半就成了……”

  “胡说八道!”

  武后终于体会到了李贤地“狼子野心”,顿时怒不可遏地指着他地鼻子训斥道:“你家那几个小子最大的才十三岁,还有两个也就十二岁,最小的一个还小着呢,谁能有坐镇东宫的本事?此事休提,你五哥既然需要去骊山温泉宫好好休养,你这个既是弟弟又是储君的就留下总揽国政。若是再有大臣说你偷懒,回头我回来一定好好收拾你!”

  对于武后忽然这大光其火的举动,李治虽说觉得李贤的提议很有些让人心动,但还是投去了爱莫能助的苦笑。对于两个执掌国政的儿子之间存在深刻默契,他心中是很欣赏很高兴地,可是,他认为如今时候不到,更不愿意在这种节骨眼上触怒了妻子。

  他倒是不怕武后冲他发火,但如今都老夫老妻了,为了孙子的事情生出芥蒂,这有必要吗?

  虽说结果不那么美妙,但在走出大仪殿的时候,李贤却仿佛根本没有那种烦恼,照旧的满面春风。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