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7 部分
等一份文书在几个宰相手中转了一圈之后,就只见一张张刚刚还如释重负的脸全都僵在了那里。
这位已经退位的李大帝陛下,为什么就事情那么多呢?
没错,李治火烧火燎送回洛阳的这份文书,所说的就是明堂的修建事宜。所谓明堂李治已经不是想一两天了,早在十几年前就一直在策划此事,朝中也讨论了多次。但不得不说,在花钱上李治比太宗李世民大手大脚多了。
打西北基本上还算收支平衡。但打高句丽和百济开销极大,再加上封禅泰山和改建大明宫,这巨大的开销几乎把整个国库地积攒都用光了。好在这两年事情少了些,勉强还有些节余,但若是再造一个明堂,可以想见。整个国库估计又要空了。
李贤能够清楚地看到上官仪的手在哆嗦,郝处俊的嘴角在抽搐,裴炎和刘之在皱眉头,就连留守长安期间始终水火不容的裴行俭和李敬玄,也在那里同时倒吸凉气。这我看明堂的规制朝廷曾经争论了很久却相持不下,最主要的就是规模问题。
好大喜功地李治希望把明堂造得富丽堂皇,这也有不少大臣支持,但反对的人也绝对不少。因为根据存留可查的周朝古制,明堂应建在距宫城三里之外。七里之内,而且应该在山之僻处,只能是一间小茅蓬的规模。'只不过,这样朴素的规制在整个周朝尚且难以推行,更何况如今“富有四海”的大唐?
“这得多少钱!”
上官仪喃喃自语了一句,面上露出了异常坚决的表情。他毅然决然地向几个同僚拱了拱手,掷地有声地说:“明堂我看虽能扬我大唐国威,奈何花费太大。如今断不可轻易营造。我等既然为宰相,就当上书言明利害!除非五年乃至十年无战事。方可再提这明堂之事,否则绝对不妥!”
众所周知,上官仪这个宰相是李治一手提拔起来的。能够当上首席宰相也是李治的鼎立支持,所以尽管人人心中都有不以为然,却没想到是老上官第一个站出来旗帜鲜明地表示意见。他这一开头,郝处俊立刻毫不犹豫地跟着表示了反对态度,接着便是裴行俭。裴炎犹豫了一会。终究也表示国库目前尚未充盈。明堂营造之事应当延后。
李敬玄素来善于察言观色,无奈太上皇和太上皇后都不在。这里其他人地脸色都很明显,他也只得附议,但亦不忘委婉表示,上次营造明堂的建议没有在朝廷通过,当时还是皇帝的李治就已经很恼火了。对于这个观点,刘之亦在旁边跟着点头,旋即便看向了李贤。
他这一打头,其它人顿时跟进。十二道目光齐刷刷地集我看中在了李贤身上,那含义不言自喻…………你是储君,又是两位太上最宠爱的儿子,最好和我们一起上!
一起上就一起上吧!李贤没怎么犹豫就点了点头,为了造明堂打肿脸充胖子这种事情没什么意义,而且,如今把守国库关卡的是狄仁杰,这要是他和宰相们不反对,难保这家伙不会在朝堂上梗着脖子,直截了当地说国库没钱。
哦,狄仁杰那个滑头是不会那么直接的,更大的可能是在朝堂上算经济账,然后迫李治自个放弃,然后他再在下头歌功颂德,说是太上皇体恤万民什么的……甭觉得奇怪,他如今算是真正了解了这位正在成长地未来名相,人家迂回侧击的本事绝对是一等一地强!
对了,他老爹怎么忽然又想到了建明堂?难道准备用太上皇的身份再向中外宣示一把至高无上的帝王威势?
李贤搞不懂,即使他再会揣测老爹老妈地心思,他终究不是人家肚子里的蛔虫。
两位太上从九成宫归来,按理也要办一下迎接仪式。但不知
这位已经退位的李大帝陛下,为什么就事情那么多呢?
没错,李治火烧火燎送回洛阳的这份文书,所说的就是明堂的修建事宜。所谓明堂李治已经不是想一两天了,早在十几年前就一直在策划此事,朝中也讨论了多次。但不得不说,在花钱上李治比太宗李世民大手大脚多了。
打西北基本上还算收支平衡。但打高句丽和百济开销极大,再加上封禅泰山和改建大明宫,这巨大的开销几乎把整个国库地积攒都用光了。好在这两年事情少了些,勉强还有些节余,但若是再造一个明堂,可以想见。整个国库估计又要空了。
李贤能够清楚地看到上官仪的手在哆嗦,郝处俊的嘴角在抽搐,裴炎和刘之在皱眉头,就连留守长安期间始终水火不容的裴行俭和李敬玄,也在那里同时倒吸凉气。这我看明堂的规制朝廷曾经争论了很久却相持不下,最主要的就是规模问题。
好大喜功地李治希望把明堂造得富丽堂皇,这也有不少大臣支持,但反对的人也绝对不少。因为根据存留可查的周朝古制,明堂应建在距宫城三里之外。七里之内,而且应该在山之僻处,只能是一间小茅蓬的规模。'只不过,这样朴素的规制在整个周朝尚且难以推行,更何况如今“富有四海”的大唐?
“这得多少钱!”
上官仪喃喃自语了一句,面上露出了异常坚决的表情。他毅然决然地向几个同僚拱了拱手,掷地有声地说:“明堂我看虽能扬我大唐国威,奈何花费太大。如今断不可轻易营造。我等既然为宰相,就当上书言明利害!除非五年乃至十年无战事。方可再提这明堂之事,否则绝对不妥!”
众所周知,上官仪这个宰相是李治一手提拔起来的。能够当上首席宰相也是李治的鼎立支持,所以尽管人人心中都有不以为然,却没想到是老上官第一个站出来旗帜鲜明地表示意见。他这一开头,郝处俊立刻毫不犹豫地跟着表示了反对态度,接着便是裴行俭。裴炎犹豫了一会。终究也表示国库目前尚未充盈。明堂营造之事应当延后。
李敬玄素来善于察言观色,无奈太上皇和太上皇后都不在。这里其他人地脸色都很明显,他也只得附议,但亦不忘委婉表示,上次营造明堂的建议没有在朝廷通过,当时还是皇帝的李治就已经很恼火了。对于这个观点,刘之亦在旁边跟着点头,旋即便看向了李贤。
他这一打头,其它人顿时跟进。十二道目光齐刷刷地集我看中在了李贤身上,那含义不言自喻…………你是储君,又是两位太上最宠爱的儿子,最好和我们一起上!
一起上就一起上吧!李贤没怎么犹豫就点了点头,为了造明堂打肿脸充胖子这种事情没什么意义,而且,如今把守国库关卡的是狄仁杰,这要是他和宰相们不反对,难保这家伙不会在朝堂上梗着脖子,直截了当地说国库没钱。
哦,狄仁杰那个滑头是不会那么直接的,更大的可能是在朝堂上算经济账,然后迫李治自个放弃,然后他再在下头歌功颂德,说是太上皇体恤万民什么的……甭觉得奇怪,他如今算是真正了解了这位正在成长地未来名相,人家迂回侧击的本事绝对是一等一地强!
对了,他老爹怎么忽然又想到了建明堂?难道准备用太上皇的身份再向中外宣示一把至高无上的帝王威势?
李贤搞不懂,即使他再会揣测老爹老妈地心思,他终究不是人家肚子里的蛔虫。
两位太上从九成宫归来,按理也要办一下迎接仪式。但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