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部分
��,但是,一看到老爹那习惯性头痛的毛病再次发作。他就没辙了。得,上前好好伺候吧!

  在他一番施为和笑话的作用下,李治地怒气值渐渐降了下来,尤其是他巧妙地提到,许敬宗早年在李治东宫中“兢兢业业”的情形。于是,李治的那点怒火终于叫旧情勾销了去。

  许敬宗倒霉的经历足以让听者伤心,见者流泪——要说许敬宗不是李义府这样没跟底的人。早在李治还是东宫太子。太宗远征高丽的时候。许敬宗便作为太子右庶子,和高士廉共知机要。结果。李治登基,许敬宗顺理成章当了礼部尚书,还没来得及扬眉吐气,就被人弹劾把女儿嫁给了南蛮首领,从此就只能倒霉地编国史,直到力挺废后,这才熬出了头。

  只不过,李义府一步登天当了中书令,许敬宗却仍只是个礼部尚书,直到好不容易把韩瑗拉下马,这才如愿把持门下省,当了侍中。

  想到许敬宗跟随自己以来的风风雨雨,李治终于撇开了那些流言地困扰,那股无名之火顿时倒转了方向——不管怎么说,一个忠心耿耿跟随自己这么多年,到老还“鞠躬尽瘁”的元老重臣,怎么能让人说得如此不堪?退一万步说,就算真的是人品有缺失,但至少应该为尊者讳,怎么能够这么诋毁?

  眼看老爹冷着脸命王福顺去向洛阳令传旨,言道是清查谣言来向的时候,李贤自己也觉得愣了。他就这么信口胡说了一回,老爹的态度就来了这么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虽说知道这清查流言肯定是不了了之,但李贤走出贞观殿的时候,仍是不禁咧嘴一笑。不可不说,有得必有失,人道是他老爹冲动重情义,他原本不信,现在却终于有些信了。看来,许嫣拜托的事情,还有那么一丝希望。

  心情好转的他出宫地时候自然是满脸愉悦,不走南门走了北边玄武门,结果无巧不巧地遇上了薛仁贵,笑嘻嘻地请教了一番箭术。结果,薛仁贵给他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闻听李贤府中缺护卫,北衙军中有几个贞观老兵前来他这里走门路,想要谋个差事。当然,北衙乃是募兵,退下来的无不身具残疾,但李贤还是满口答应了下来。

  别说人家不是闲人,就是养几个闲人,对他来说又算得了什么?

  第三百二十五章 … 彪悍的人生需要彪悍的伴当

  兵和新兵有什么区别?

  不是上过战场的人,绝对不会明白这一点。平日里再能打能杀,真正上了战场,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危难之际往往要本能选择用肩膀捱枪尖,还是用手臂挡刀子,时时刻刻都要面对生死。正常情况下来说,能在三场激烈大战之后存余下来,就可以绝对称得上老兵两个字。

  然而,眼前这几个的光景也未免太惊人了一些。一个左臂只剩一个空荡荡的袖子,一个脸上两道纵横交错的刀疤,一个右腿一瘸一拐,至于剩下两个虽然是囫囵完整的,但往那里一站,自是有一种非同小可的气息。

  李贤固然在目不转睛地打量着面前这几个汉子,而对方也同样在好奇地打量着他。他这个沛王胡闹的名声在外,新鲜主意层出不穷,文武上头也颇为惊人。出口成章不稀奇,但出口成章的同时又能打了两只猛虎作为猎物回来,这就很有些让人惊异了。

  李贤不在乎养闲人,但眼看这几个都绝非闲人,他当即动心想要看看人家的真本事。结果,盛允文便自告奋勇下场作了试金石,让心中忐忑的张坚韦韬松了一口大气。他们能补亲卫是因为出身高门大族,祖辈父辈功劳卓绝,要说武艺自然比不上百劫余生的老兵。

  而结果正如张坚韦韬所料,这些看似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