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足球
�阔的马场,突然想起一项不错的运动。

  兴奋的抬头看向大哥和薛万彻,道:“既然分不清胜负,那就再比一场,不过要按照我的规矩来,武斗就算了,旁边都是孩子,万一伤着了不好。”

  说着,席云飞伸手进袖子里一掏,拿出一个哨子,用力一吹。

  哔~~~

  哨声响彻整个下沟村,引得不少人都好奇的朝马场看来。

  席云飞又道:“你们两人各自选出十一人来,等我回来教你们游戏规则。”

  说着,席云飞飞快跑回家里,买了一个足球,又买了几张红牌和黄牌,然后是几十张号码牌和别针。

  匆匆回到马场时,大哥和薛万彻都分好了人,两帮人此时正与对方虎视眈眈。

  席云飞急忙分开他们,道:“不比拳脚和弓马,咱们今日玩这个。”说着将足球丢在草地上。

  众人面面相觑,薛万彻捡起足球看了看,感叹道:“这个蹴球做功好精致啊。”

  席云飞嘿嘿一笑,拿出号码牌分给两边的队友,道:“各自用别针固定在后背,不会用别针?来,我教你们。”

  席云飞此时也很鸡冻啊,足球这玩意儿就是要从小培养,自己如今足足领先了一千多年,不知道能不能拯救后世那帮子龟孙。

  穿戴好号码牌,席云飞又让人将马场两侧的门推开,刚好可以当球门,然后将所有马都赶到了外面,整个马场瞬间变成足球场。

  “先说说规则,这玩意儿叫足球······”

  足球,很难说是谁最早发明的,我国古代足球叫蹴鞠。

  蹴鞠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书中记载:西汉时身为“安陵阪里公乘”的项处,因迷恋“蹴鞠”,虽患重病仍不遵医嘱继续外出蹴鞠,结果不治身亡。

  其后蹴鞠一词在《汉书》中多次出现。

  不过,汉以前的战国,称足球为“蹋鞠”。

  如果说汉代是蹴鞠文化发展的一个高潮的话,那么唐宋则是蹴鞠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高潮。

  首先是充气球的出现。

  蹴鞠最初使用的是塞满毛发的实心球,唐代以后则出现充气球(一说南朝以后就出现了充气球)。

  唐代仲无颇的《气毬赋》:“气之为球,合而成质。俾腾跃而攸利,在吹嘘而取实。尽心规矩,初因方以致圆;假手弥缝,终使满而不溢。苟投足之有便,知入门而无必。时也广场春霁,寒食景妍。交争竞逐,驰突喧阗。或略地以丸走,乍凌空以月圆。”

  其次是球门的出现。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乐考二十》中说:“蹴毬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毬。毬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

  用球门的蹴鞠比赛一般是单球门,大多在宫廷宴会时进行。

  这比此前的直接对抗后退了一步,但对踢准要求更高。

  筑球门时在球场中央竖立两根高三丈的球杆,上部的球门直径约一尺,叫“风流眼”。

  衣服颜色不同的左右军(两队)分站两边,每队十二或十六人,分别称为球头、骁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

  球头与队员的帽子亦稍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