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九十五章 财政改革
��召开会议商讨,争取尽快拿出一套可行性方案出来,上常委会讨论。”

  柳俊点点头,说道:“另外,辖区财政改革的问题,我看也要抓紧进行了。”

  魏宁生脸色微微一变,没有立即接口,蹙眉沉吟起来。

  所谓“辖区财政改革”,是去年中央政府提出来的一个思路。关键是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题功能区建设,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转移支付分配办法,科学合理设置转移支付因素和权重。规范专项补助政策,属于中央事权的,中央全额承担;需要地方共同负担的,逐步实行按项目或按比例分担。

  这个思路一提出来,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严格来说,是引起了省级政府的反响,大部分省市对这个思路持保留态度。

  就具体情形而论,中央政府这个改革思路是正确的。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不规范,即事权不清,在此情况下,各级政府间事权层层下放,而财权和财力却层层上收。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主要由县乡基层财政来承担,像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救济等支出大都由基层财政负担。偏偏基层政府的财权和财力均受到种种制约,很难承担起这个支付的责任。

  中央财政的改革思路,就是根据各类公共服务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提供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要让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

  既然基层政府承担了很大的责任,也便应该得到相应的财政权力。

  然而理论是一回事,实行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无论省级政府还是地市级政府,又有谁愿意将手里的财政权下放,宁愿自己过紧巴巴的日子?

  魏宁生的迟疑,柳俊颇能理解。

  省长管经济建设,手里一旦没了钱,说话就不是那么灵光了。有了资金才能搞项目,搞起了项目才能出政绩。道理就是那么简单。当年洪总理实行分税制,财权收回中央,令得中央政府的话语权大为增加。现在让省级政府将财权下放,谈何容易。

  柳俊倒了一杯茶水,轻轻摆放在魏宁生面前,说道:“省长,必须要下决心改。仅仅我们省级财政日子好过是不够的。县级财政,尤其是西部北部地区的县级财政,均异常困难。这个对于***西北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不利,会影响我们的整体发展计划。”

  柳俊的言辞带着商量的口吻。

  魏宁生轻轻叹了口气。作为老资格的政府领导人,他也很清楚,基层财政全面困难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目前实施的是“层级财政”。

  所谓层级财政,是以假设每一级政府都具有相同职能为前提的,但实际上从中央到乡镇,每一级政府的只能并不一定完全相同。比如有些县乡,本身并不适合发展,没有条件发展,甚至按照主题功能区建设的要求,要被***发展,甚至禁止开发。所以,按照层级来理解财政体制、政府间财政关系,有一定偏差。不能强调每一级政府都各吃各的饭,因为在这个前提下,再用转移支付的办法去弥补,一旦转移支付不到位,就会出现基层财政非常困难的窘境。

  根据现有的“官场生态”来看,转移支付不到位,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