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贤名
��知道劝谏才是真正的孝。

  虽然在认真表演,但素问却并未错过人群里的议论。她早就kǎolu到可能会有这一天,所以早早的便安排下了人手。现在果然派上了用场,舆论的风向一下子就被她安排下的人带走了。估计用不了多久,她劝谏父亲的事迹便会传扬开来。

  有洪迁这做靠山在,云州城的读书人定然会给她几分面子。有这些读书人的支持,她孝敬的名声便唾手可得。

  对于周围围观人群的议论,王仁义同样听见了。他想要出言反驳,可惜却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这样一来,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素问获得周围人的交口称赞,却无法采取任何反制措施,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见到他一脸愤懑的表情,素问心中颇为愉悦,嘴里则jixu劝谏道:“爹啊,您是读过书的人,懂的道理肯定比女儿多。只要您能下回考个功名回来,娘一定会愿意与您复合的。”

  听她这么说,素问提前安排下的人立刻就一脸欣赏的开口称赞道:“华小大夫真是个有远见的,还知道劝父亲考取功名,实在是难得。万事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华小大夫果然是真心替她生父着想。”

  听见zhègè人条理清晰的分析,周围围观的人群都忍不住点头称是。他们原来还不大觉得,听了他的分析后,才发现华小大夫果然是个纯孝之人。

  见到围观人群的看法已经被彻底引向预想中的方向,素问心中颇为满意,便暗暗的朝提前安排下的人比了一个手势。她不仅要为自己博取一个贤德的好名声,还要将王仁义彻底踩在脚下,最好永世不得翻身。

  到她的手势,那个人忽然间叹了一口气,一脸惋惜的说道:“华小大夫虽然是个纯孝之人,却可惜……唉!”

  听见他欲言又止,旁边围观人群中立刻有人开口追问道:“这位兄台,你怎么说话只说一半啊?对了,还有你为什么要叹气?华小大夫是个纯孝之人,难道还有什么不妥,才使得你叹气?”

  听见这番问话,那人这才一脸惋惜的接着说道:“我叹气不为别的,只是为华小大夫觉得可惜。”

  看见周围人群投来的yiwèn目光,那人接着面带惋惜的往下解释道:“华小大夫虽然是个纯孝之人,可惜却遇上了这样一个不着调的爹。他但凡能稍微靠谱一些,华小大夫就不至于独自挑起振兴华家的重任。”

  听他这么说,在场众人纷纷点头。他们都听说过华家的事情,所以都十分赞同这番话里的观点。

  身为华家的上门女婿,王仁义理应担负起华家顶梁柱的角色。把上门女婿当做儿子看,这是云州不成文的规矩。遗憾的是,王仁义却没有做到,不是华家没把他当儿子看,而是他根本就不是这块料。

  想起了王仁义的事儿,围观人群中便有一位老太太一脸气愤填膺的骂道:“真是造孽,多好一个女娃,却遇见这么一个不着调的爹,老天不开眼啊。”

  有了zhègè老太太带头,围观人群便掀起了yizhèn讨伐王仁义的浪潮。他们刚开始还只是替素问抱怨一下老天不公,后来则渐渐变成了对王仁义的讨伐。在素问的暗中授意下,围观人群的表达越来越激烈,最后已经有人开始指着鼻子骂王仁义忘恩负义。

  被一群人指着鼻子骂,王仁义却无法开口申辩,心中郁闷得要死。要是能开口说话,他立刻就会出言替自己辩解。

  看见他的神情,素问心下了然。眼见得时机已经成熟,她果断解除了王仁义身上的束缚,dǎsuàn给他一个好好biǎoxiàn的机会。真心希望他能抓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