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0
  书房说说笑笑。

  翌日,钱太太带着一双儿女离开了京城。

  进到十月,冬日便不远了。

  蒋徽的话本子写好了,先亲自送到了宋云桥手里,让他看看适不适合编成戏。

  宋云桥、宋远桥兄弟二人喜上眉梢,前者笑道:“便是不适合,也总能找到法子。我先用心拜读,过两日给您回话。”

  蒋徽笑着说好,回到家中,开始着手搬去书院的事情:院落已经修缮好了,她和董飞卿随时能搬进去。

  董飞卿对此事却不大起劲,晚间用饭时跟她说:“我跟方默正在着手开镖局的事儿,需得时时碰面,过一段时间再搬家吧?”

  “……”蒋徽扒拉着白饭,“真要开镖局啊?”

  “嗯。”

  “那你会亲自押镖么?”

  “会。”

  蒋徽笑了,“那么,你给我安排了什么差事?”

  “……”董飞卿多看了她一会儿,“迟早有孩子,到那时候,别说走镖,就连书院的差事都要搁下。你想什么呢?”

  “这不是还没有呢么?”蒋徽横了他一眼,“有喜之前,好歹让我过过瘾啊,陪你一起去。”

  “……”董飞卿直接不搭理她了。

  “你要是不答应,我就不赞成你开镖局。”蒋徽一本正经地跟他耍赖。

  说话间,郭妈妈在门外通禀一声,走进门来,看看蒋徽,又瞥一眼董飞卿,扬了扬手里一封信,“有一封信,奴婢不知道该交给谁。”

  蒋徽心念一转,问:“陕西来的?”

  “是。”

  蒋徽伸出手,“这事儿归我管,拿来我看。”

  郭妈妈心里啼笑皆非,面上则迟疑地望着董飞卿。到底是一家之主,她可不会不顾及他的面子。

  董飞卿却是不以为意,笑道:“给她看就是了。”

  第75章

  信中,钱县令语气谦恭地讲述了写这封信的原由:

  儿女求学的事,是与家眷在来往信件中谈及,他亦没对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深究,直到这几日,一位在京城的友人去信给他,他才知道家眷在京城走动的是名声在外的五个书院。

  知情后,他即刻派下人赶赴京城,接母子三人回京。

  他是想,自己只有治理一县的本事,对名扬天下的人物,向来不敢生出高攀的心思,而且揣摩得出,昔日的董探花,并没有与早成末路的亲人恢复来往的心思。

  末了,他说,若此事给董公子带来不快、烦扰,定会从速进京,登门致歉,听凭发落。并且承诺,日后定会管教好家眷,如无必须进京的要事,都不会让他们离开陕西。

  蒋徽一目十行地看完,笑了笑,递给董飞卿:“你真得看看。”

  董飞卿接过,看完后一笑,“等会儿给他回几句话。”

  蒋徽赞成地点了点头。

  钱县令把话说到了这个地步,可见是明白事理的。

  这种人,要比逮住机会就顺杆儿爬的人强了百倍那种货色,是不能理的,不论你是让他如愿还是给他难堪,他都会认为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