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7
  一个月后,是春分。

  这一天的太阳很大,庭院里传来水流的声音,那是雪化了。

  打开窗,有微风拂过,带着桃花和西府海棠的香气。

  李文柏知道,交合的冬天,过去了。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京都。

  关于交合和前庭的案子,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三司会审已经有了结果。经由雍和帝亲自终审确定后,终于结案。

  曹严、曹东山和施五等人被定了官商勾结、贪污受贿、窃取国之重器、通敌叛国等罪名,判处查抄家产、秋后问斩,且五族以内不得为官,有在任官者,立即罢黜。

  曹严身为刺史,还是主谋,罪加一等,曹氏一族三代以内男丁尽数流放边疆,女眷充作官妓。

  案子已经了结,就该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单同甫、纪永宁和何兴国等人的赏赐好办,但是这次交合大案最大的功臣李文柏该如何封赏,却是难倒了雍和帝。

  交合大案非同小可,不但牵涉到私开矿脉,还涉及到通敌叛国这样的大事,按理说加官进爵是必定的。

  但是考虑到李文柏商贾出身,且年纪又太小,需要磨练,雍和帝便有些犹豫了。

  封赏高了,怕他年少得志、骄傲自大;封赏低了,又怕寒了他的心。

  雍和帝最重视人才,像寒臣子的心这种事,他是绝对不会做的。

  想了想,他决定把国子监祭酒王行之叫过来讨个建议。

  毕竟王行之是李文柏的恩师。徒弟最需要什么,他这个做师父的应该最清楚了。

  王行之来到皇宫后,雍和帝便将自己的问题抛了出来。

  王行之对李文柏这次处理的案子也颇为了解,心中为自己这位门生感到自豪,原本已经同顾文说过一回儿,原本想要压一压李文柏,想到了顾文的话,终究是说道:“微臣以为,曹严下狱后,西州没了刺史,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既然是李文柏将西州搅成了如今这般模样,不如便让他自己来拾这个烂摊子。”

  雍和帝闻言,看着王行之,问道:“王爱卿是说……升他做西州刺史?”他的眼底竟是有些不可思议。

  王行之的建议,与雍和帝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都是为大局考虑的人,以前西州有曹严在,一切还在掌控之中,如今曹严被抓,西州没了刺史,底下官吏各自不服,久了难生乱。而整个大齐,除了李文柏,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对西州足够了解、也足够有能力能服众的人,去出任这个刺史了。

  只是,李文柏过于年轻,雍和帝心中也在犹豫,就算是立下了功劳,这升迁也委实太快了些。而且,李文柏少年锐气,若是做了一州刺史,是否能够服众?这诸多的考虑在他的心中盘旋,谁知道,这提出来做西州刺史的,竟是王行之。

  雍和帝见王行之面色犹豫,便问道:“爱卿还有何建议,尽管说来。”

  王行之沉吟了一下,道:“微臣以为,他毕竟年纪轻,一下从县令擢升刺史,恐怕朝堂上会落人闲话。且交合县百废待兴,当初让李文柏出任交合县令,本就有考较他的意思。不如先让他在交合再当一年县令,看看他是否真的有治理地方的才干。若他能使贫穷的交合县,恢复生机,百姓富足,那到时候再戳升刺史,也不迟。”

  雍和帝捋了捋胡须,细细琢磨了一下王行之的建议,笑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