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人才济济
��,一拉马头,去了骑兵的训练场地。

  骑兵身着陌刀手那样的新式盔甲,只露一双眼睛在外面。驰骋的时候,先用手弩射击,等到到了弓箭的射程,再用弓箭射击,然后就是端着长矛进行冲锋。

  当初在北地与匈奴大战,那时,长矛不多,周阳只能给骑兵装备长戟,效果虽然不错,却不是那么受看。如今,清一色的长矛,骑兵排着整齐的战斗队形,绰着长矛,好象万千条毒蛇一般,声威骇人。

  长矛捅刺之后,汉军拔出环首刀进行砍杀。一把把环首恨在日光下闪闪发光,刀光闪烁,杀气腾腾。

  如今的环首刀根据周阳的要求,加重了,威力比起最早试用的环首刀大了许多。

  在北地时候,汉军骑兵威力惊人,具有四重打击力。可是,因为使用札甲的关系,面部暴露在外,手臂、腿部没什么防护,受伤的机会大得多。如今,给他们配备了新式盔甲,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他们的防护能力惊人。

  要是再遇上匈奴,匈奴对他们是无可奈何,会有狗咬乌龟,无处下嘴的感觉。当然,这是汉军,不是乌龟,只是一个比喻。

  查看一阵骑兵,周阳来到弩阵训练处。

  如今的弩阵,与在当初在北边的弩阵有些不一样,一是所有的弩兵全部配发了环首刀和弓箭。按照周阳的命令,汉军不分兵种,骑兵、步兵、弩步,必须要会骑马,要会射箭,要会砍杀,这是汉军的基本要求。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汉军的攻击力和防护能力大为增强。当敌人冲锋到弓箭范围时,汉军不分兵种,一齐放箭,这箭矢的密集程度就大多了,对敌人的杀伤力相应的就会增加。

  学会了砍杀,敌人冲到近前时,就是弩兵也有抵抗之力,不会束手待毙。

  弩兵的第二个变化是没有了秦弩,最厉害的是大黄弩。大黄弩的威力不如秦弩,可是,大黄弩比秦弩更加轻便,便于汉军机动。

  秦弩是厉害,威力无穷,这是勿用置疑的。去岁一战,若无秦弩助战,汉军未必能取得长城大捷,即使打胜了,代价会更大,大得多。

  可是,未来的汉匈大战主要是发生在大漠深处,不是在边关,若是汉军使用大量的秦弩,这会降低汉军的机动能力。

  在大漠深处作战,机动能力是首要的。匈奴自小生长在马背上,骑射娴熟,再加上他们是轻骑兵,身着皮甲,背负弓箭,轻便灵活是匈奴最大的长外,是以匈奴来去如风,今日在东,明日在西。

  若是匈奴在大漠深处作战,汉军的机动能力不够的话,会吃大亏,拖都会给匈奴拖垮。周阳、李广、程不识他们商议之后,决心放弃秦弩,以大黄弩为主。

  战场上不一定要使用最好的,够用就行。大黄弩的威力虽然不如秦弩,却也惊人,足够用了。

  毕竟匈奴没有弩。不要说大黄弩,就是近两百年前赵武灵王使用的赵弩,也能全面压制匈奴的骑射。

  这一选择是适宜的,让人遗憾的是,威力无穷的秦弩被闲置了。

  看完了弩阵,周阳又来巡视轻步兵和弓箭手。

  轻步兵的任务是掩护弩阵、陌刀手、弓箭手。他们的任务并不重,首重轻便,他们装备的是环首刀和汉朝现有的札甲,而不是新式盔甲。

  新式盔甲虽然防护力很好,比起札甲太重,不宜轻步兵使用。同样的道理,不宜于弓箭手,也没有装备,使用的仍然是札甲。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