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疯狂吧,大汉!(一)
,廷尉张鸥,许昌和庄青翟这些重臣。

  “各位:边关战事不决,朝中不宁。周阳虽是出身名门,少读兵书,通晓兵略,可是岁在弱冠,未经战事,错失战机,方才有如今的拖延不决。我等当上书皇上,另择良将。”许昌对周阳很是妒忌,在朝中没少说周阳的坏话。

  “是呀!一个只知吃喝玩乐的公子哥,懂什么打仗?许大人这是高看他了。”立即有文臣附和。

  “不是在下高看周阳,实在是周阳出身名门,是条侯的三子,将门出身嘛。”许昌志得意满,用好听的话来中伤周阳。

  他的意思是说,周阳之所以能统兵打仗,是因为周亚夫的庇护,不是靠自己的本事。

  立即有大臣明白他的意思,高声道:“安陶之战,雁门之战,短时间内就决出了胜负,这次,却是拖延数月不决。我看呐,不是不能打胜,是有人别有用心。”

  “养寇自重!”终于有大臣说出了许昌最想说的话。

  “养寇自重,不至于。”庄青翟适时加入:“匈奴的确势大,大汉处弱势,迁延点时日,又何足怪呢?”

  这话表面上是在为周阳开脱,此时说出来,无异于火上浇油,群臣立时炸锅了,你一言,我一语,指责起周阳了。

  一开始,还算嘴下积德,只是说周阳用兵不力,指挥失当。到后来,就翻起了老账,把以前那个周阳调戏良家妇女、为匪作歹的陈年旧事翻了出来,把周阳说得一无是处,坏得不能再坏,仿佛周阳是大奸大恶之徒似的。

  张鸥是廷尉,管的是断案,这些事,他并不想参与,只是静静的听着,不发一言。

  窦婴却是越听越恼火,清咳一声,问道:“各位同僚,在下斗胆请问一句,你们到过边关吗?你们知晓边关的军情吗?你们见过匈奴吗?”

  “这个……”一众大臣只是嘴上来得,对边关军情事务是一概不知,有的只是想当然而然之,给窦婴一句话问住了。

  “在下奉旨去过边关,对边关事务略有所知。”窦婴的声调略有些高:“边关将士正在浴血拼杀,你们即使不予以支持,也不应该中伤诋毁。此时正是决战的紧要关头,若是临阵换将,后果难以预料。”

  窦彭祖于周阳拳打窦昌一事,万分不爽,一直想找机会报复,上次捅到窦太后那里,没想到,一点效果也没有。他哪会错过这等良机,笑道:“大哥,你言重了,言重了。许大人他们不是诋毁,是说的实情。是实情,是不是?”

  窦婴在诸窦子弟中,年纪最长,是以窦彭祖叫他大哥。

  “对!是实情,是实情。”许昌忙顺着他的话往下说。

  “许大人,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皇上不上朝,朝中以许大人为首。许大人若不出面,奏请皇上另择贤将,一旦兵败,悔之晚矣!”窦彭祖怂恿起来。

  “这个……”换掉周阳,许昌有那意思。可是,真要让他上奏,他还没那胆。要知道,景帝可是把高祖的赤霄剑给了周阳,那意味着什么,他不会不好好掂量。正是因为如此,这些时日,他只能说,不敢行动。

  窦彭祖快步上前,在许昌耳边轻声道:“许大人,相位久悬,非君莫属。皇上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

  “哼!”张鸥冷哼一声:“朝堂上,不得交头接耳。”

  “谢张大人提醒。”窦彭祖笑嘻嘻的,该说的已经说了,乖觉的退了下去。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