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改弦更张
�,南越得安抚,闽越得威逼,使其不敢有异志。三越之中,东瓯最弱,最需要大汉,不敢有异举。闽越国力最强,驺郢野心勃勃,早有不臣之心,只是大汉这些年国泰民安,他没有机会罢了。再者,吴王世子刘驹在闽越,此祸必除,若是不除,闽越无宁日。是以,南越当以安抚为主,闽越就当用威了。”

  “先生好算计,恩威各不相同。”景帝大是赞同,问道:“如何安抚南越?”

  “南越之事,可遣袁盎。”中年人眉头一拧,仿佛一把利剑出鞘一般。

  “袁盎?”景帝大是意外,一双剑眉拧在一起,虎目中精光四射,很是奇怪的问道:“先生就不计较昔年之事?袁盎谗言,朕错杀朕之恩师呀!”虎目中泪花涌现,声音有些哽咽:“袁盎竖子,说他有息七国之术,朕一时糊涂,竟然听信了他的谗言。”

  “昔年之事,早已经过去,先生不会计较。”中年人肯定的点点头:“先生说了,袁盎曾出使南越,说得南越王归顺,如今情势复杂,可以再遣他出使。”

  “谢先生!”景帝站起身,遥遥一礼:“袁盎能言善辩,有他去,南越自是无忧。”

  “皇上,破奴校尉军报!”春陀快步进来,手里捧着一捆竹简。

  “周阳的军报,是捷报?”景帝盯着春陀手里的竹简,紧张的问。

  “回皇上,没有说。”春陀如实回答。

  景帝心惊不已,要是捷报,万事好说。不是捷报,那就是败报了。要是北方打了败仗,这形势一下子就复杂了,复杂得连景帝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南越、闽越、梁王都会跳出来,那就是不可收拾。

  “皇上勿虑,看过便知。”中年人提醒一句。

  “打了胜仗一定是鸿翎急使传喜讯。不是鸿翎急使,那……”景帝后面的话没有说,谁都明白。那就是,只有打了败仗,才这般低调报来。

  接过竹简,景帝的手都有些发抖,紧张得脸上都变了颜色。不看则已,一看之下,竹简掉了下来,砸在御案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景帝身子僵直,手指着竹简,半天说不出话来,眼珠都无法转动,好象竹简是魔物似的,他中魔一般。

  “可是败报?”中年人大吃一惊,脸上变色,急急忙忙的问道。

  “谁说是败报?”景帝这才反应过来,急急忙忙的捡起竹简,看了一遍又一遍,越看越欢喜,脸上的喜色越来越浓。

  到最后,景帝把竹简往中年人面前一推:“先生你瞧瞧,周阳好福气,这种事他也能遇上!天呐,那可是秦弩呀!四千多架呀!”

  景帝说得欢喜,几乎是唱出来的,中年人却是听得不明所以,惊讶的看着景帝。他素知景帝为人,稳重之人,很少见到景帝有如此失态的时候。

  “皇上,你说什么?什么秦弩,四千多架的?”中年人脱口问道。

  “你看呀!你看呀!”景帝右手食指用力的指着竹简。

  中年人明白过来,拿起竹简一瞧,立时变成了雕像,嘴巴张大,圆乎乎的,一脸的难以置信,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就在中年人惊讶中,景帝欢喜得踱起了步,越踱越快,仿佛在飞:“前朝名将蒙恬在河套之战,也不过用了上万架秦弩。周阳手里一下子多出四千架秦弩,这一仗还会败吗?无论如何不可能败了!朕之忧虑没有了!好多事情,也该重新考虑了。”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