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1.0.9
,最快更新斗春院最新章节!
七日后, 春生与蒋钰瑶一同去苏家参加赏荷宴。
蒋家因着老太太刚过世不久, 尚且还在守孝期间, 府中节日与重要的日子均是一切从简,也基本谢绝了一切宴请。
只因与苏家关系亲近, 此番赏荷宴便点了小辈去露个脸。
苏家乃是扬州的名流世家,大俞开朝时第一位科举状元便是出自苏家, 祖上曾出过正二品大理院正卿, 出过一方太守, 曾乃是苏州颇有名望的名门望族。
苏家历来从文。
只是这物极必反, 一个朝代, 一个家族终归不可能永远长盛不衰, 苏家曾差点卷入一场夺嫡风波, 所幸及时抽身,保住了整个家族的性命,却也因此受到了些许牵连,曾黯淡了数十年。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到底有着上百年的家族底蕴, 熬了几十年, 复又起复,到了上一辈竟然出了一名武将, 便又开始了家族振兴之路。
这些皆是在去往苏府的路上, 蒋钰瑶有意无意说道给她听的。
其实春生对于这些并不怎么感兴趣的,她不过是来走个过场而已,不过见蒋钰瑶说得津津有味, 便也开始认真的听了起来。
其实关于扬州苏家,曾在元陵府中当差的时候,便已听到旁人议论了个底儿朝天。
能够与沈家联姻的,定是簪缨望族,这皆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并不足为奇。
蒋钰瑶起初还有些生涩,不过与春生熟络了起来便渐渐地放开了,快十六岁的人的,竟还有些小孩子气儿,单纯可爱得紧。
两人均是作一身素净装扮。
春生穿了一身简单的玉色衣裙,头上仅配了一只玉钗,瞧着过于素净了,不过那面料细瞧下来却是柔滑无比,在阳光的照耀下可浮现若有似无的金色纹理,有眼力劲儿的人一眼便知定是上等的雪缎,虽简却并不寒酸。
蒋钰瑶明显要比春生精细些,穿了一件浅黄色的薄莎裙,描了弯弯细眉,面上上着淡妆,头上戴了一只精致玉簪,素净下却明显透着着精细之处。
二人入府时,便立即有专门的丫鬟过来引路。
整个府邸大得没边,七绕八绕的,远远地便闻到了淡淡的荷花香。
赏荷宴,顾名思义,定是观赏荷花准没错了。
果然,没过多久,待绕过了假山,便瞧见不远处出现了一座诺大的池子,映入眼帘的便是满池皆是盛开的荷花,池子四周皆是浓密的垂柳,远远地瞧着一片红红绿绿,美不胜收。
蒋钰瑶在一旁适时的道着:“这一池荷花美吧,这可是苏家有名的景致。”
春生瞧了一会儿,便如实点了点头,道着:“嗯,确实很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样的美称到底不是白来的。
她虽也是江南人士,但是元陵的风土人情与苏杭到底还是有着极大的不同。
譬如,这穿戴的风格。
譬如,不远处的亭子里,男女之间虽分开设宴,可这未出阁的女子尚且可与男子出现在一处吟诗作画,相互鉴赏,民风显然比元陵要开放许多。
丫鬟
七日后, 春生与蒋钰瑶一同去苏家参加赏荷宴。
蒋家因着老太太刚过世不久, 尚且还在守孝期间, 府中节日与重要的日子均是一切从简,也基本谢绝了一切宴请。
只因与苏家关系亲近, 此番赏荷宴便点了小辈去露个脸。
苏家乃是扬州的名流世家,大俞开朝时第一位科举状元便是出自苏家, 祖上曾出过正二品大理院正卿, 出过一方太守, 曾乃是苏州颇有名望的名门望族。
苏家历来从文。
只是这物极必反, 一个朝代, 一个家族终归不可能永远长盛不衰, 苏家曾差点卷入一场夺嫡风波, 所幸及时抽身,保住了整个家族的性命,却也因此受到了些许牵连,曾黯淡了数十年。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到底有着上百年的家族底蕴, 熬了几十年, 复又起复,到了上一辈竟然出了一名武将, 便又开始了家族振兴之路。
这些皆是在去往苏府的路上, 蒋钰瑶有意无意说道给她听的。
其实春生对于这些并不怎么感兴趣的,她不过是来走个过场而已,不过见蒋钰瑶说得津津有味, 便也开始认真的听了起来。
其实关于扬州苏家,曾在元陵府中当差的时候,便已听到旁人议论了个底儿朝天。
能够与沈家联姻的,定是簪缨望族,这皆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并不足为奇。
蒋钰瑶起初还有些生涩,不过与春生熟络了起来便渐渐地放开了,快十六岁的人的,竟还有些小孩子气儿,单纯可爱得紧。
两人均是作一身素净装扮。
春生穿了一身简单的玉色衣裙,头上仅配了一只玉钗,瞧着过于素净了,不过那面料细瞧下来却是柔滑无比,在阳光的照耀下可浮现若有似无的金色纹理,有眼力劲儿的人一眼便知定是上等的雪缎,虽简却并不寒酸。
蒋钰瑶明显要比春生精细些,穿了一件浅黄色的薄莎裙,描了弯弯细眉,面上上着淡妆,头上戴了一只精致玉簪,素净下却明显透着着精细之处。
二人入府时,便立即有专门的丫鬟过来引路。
整个府邸大得没边,七绕八绕的,远远地便闻到了淡淡的荷花香。
赏荷宴,顾名思义,定是观赏荷花准没错了。
果然,没过多久,待绕过了假山,便瞧见不远处出现了一座诺大的池子,映入眼帘的便是满池皆是盛开的荷花,池子四周皆是浓密的垂柳,远远地瞧着一片红红绿绿,美不胜收。
蒋钰瑶在一旁适时的道着:“这一池荷花美吧,这可是苏家有名的景致。”
春生瞧了一会儿,便如实点了点头,道着:“嗯,确实很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样的美称到底不是白来的。
她虽也是江南人士,但是元陵的风土人情与苏杭到底还是有着极大的不同。
譬如,这穿戴的风格。
譬如,不远处的亭子里,男女之间虽分开设宴,可这未出阁的女子尚且可与男子出现在一处吟诗作画,相互鉴赏,民风显然比元陵要开放许多。
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