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 那个不成材的知青回来了(81)
间,而最多一年,云裳应该就会离开这个世界,被天道抹去存在痕迹,也不用陶杏儿经历失恋的痛苦了。

  对于云裳的这个说法,陶家从上到下都是非常高兴的。

  在上坟的过程中,蒋家赵家跟王家的人,陆陆续续到了陶家。

  今年,陶家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在陶连海的建议下,几个月之前,陶家还扩大了一下家里的住房面积,多修了几间屋子。正好就这一次,让几家的人全部都到陶家来过除夕夜,大团圆。

  当然,被褥这种就稍微紧张了,所以蒋家赵家王家来的时候,都带了被褥来。

  等上坟回来,陶家的院子里,热闹得就跟菜市场差不多。

  这么多的人,做饭可是一项大工程。

  所幸,现在陶家最不缺的就是人手了。

  早些天决定了要四家人一起过除夕的时候,陶家的人就在开始为这一天做准备了。

  比如,大年三十中午这一顿,他们就打算简单而精致云裳的原话一些,做面条。

  这个年代,能吃上面条,那可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几乎谈得上是奢侈了,但面条煮起来又非常简单快捷,拿来待客,尤其是这么多的客人,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陶家依旧在院子里弄了几个简易的灶台,依旧还是去别家借了锅来,几个灶台同时开火,当锅里的水沸腾起来的时候,面条被放了下去。

  面条刚下去,一股浓郁的香味就从陶家的灶房里传了出来。

  现在灶房里,主厨的人,是云裳。

  她用两个锅,一个锅煸肉煸油,炒出来作为面条里的臊子,而这让人眼馋嘴馋的香味,就是从这一口锅里发出来的;至于另外一口锅,那味道也是不遑多让那是昨天就已经熬好了的高汤,这会儿已经被红火烧得不断地咕咕响。

  陶杏儿在给云裳帮手,见高汤熬热了,就将锅从灶台里取下,又重新换了一口新的锅上面,将早就清洗干净的白菜,丢了进去。

  外面的院子里,也有一个灶台再同步地煮菜。

  白菜是最先好的。

  陶杏儿跟顾山刘德三人一起,按照云裳的要求,将家里所有的碗,包括借来的以及蒋家赵家王家自行带来的,全部一字型铺开,一个负责将分菜,将熟了的白菜,全部夹起来,放到了碗底;一个就将铺好了白菜的碗端到高汤的锅边上;剩下那个就负责舀上小半勺高汤淋在白菜叶子上面。

  不一会儿,各个灶台的面好了,大家就去端了淋了高汤的碗过来,添上白白的、光是看着就让人吞咽口水的宽面条,然后再舀上一汤勺的面汤,谁饿了谁就先领。

  领了面的人,就钻进到了灶房里面。

  这时候,炒了满满两锅的肉臊子已经出锅了,满满的几个大盆放在灶台上,看着就让人食欲大振。

  守在这臊子面前的人,正是陶家有着绝对权威,甚至在几个家庭里面都有一定的话语权的蒋荷花。

  她也不分来的人是谁,反正就一个汤勺,每个人过来,都是满满的一大臊下去,肉多、油也多,淋在白乎乎的白面上,油滋滋的发光,每个过来的人,都会忍不住吞下口水。

  就连蒋荷花自己,都悄悄吞咽了好几口。

  领了肉臊子可还没完。

  炒完了臊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