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
中发现,男生中20%有过性j经历,15%有过头的爱抚动作,27%有轻微的爱抚动作,女生中11%有过性j经历,18%有过头的爱抚动作,25%有轻微的爱抚动作。

  针对此种现象,温明春医师对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四所大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比较了1980年和1996年的性发泄方式后提出,越是具有现代意识的大学生,体验过不大为社会认可的性发泄方式的人就越少,如群交、兽交和同性恋。但到1996年,通过口交发生性刺激的女大学生增加了。

  以前,女大学生在性方面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由于她们父母的灌输而逐渐形成的罪恶感。直到今天,在研究者收到的9名女大学生的来信中,都详细谈到了她们内心的焦虑和由于对性的恐惧而产生的压抑。不过,现在已有二分之一的女大学生原谅婚前性行为——如果两人相爱的话。

  学生中性态度的变化并不总是愈来愈宽泛地呈简单的上升趋势,而是随着时间的延伸包含着更复杂的演化:从1980年到1985年,同意“我认为婚前性行为不道德”的说法的女大学生有所减少,到1986年,两性间对这一问题看法上的差异几乎消失了,这说明双重标准已趋向坟墓。1996年两性都不大可能像1980年那样,把一个曾发生过性关系的女大学生看成是无可救药的。

  诚然,过去性关系的发展被传统的道德所遏制,处于万马齐喑的悲境。而客观上人无疑是作为整体进行活动的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它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不能受到压抑,否则就会导致整个体系的内部紊乱和失调。性表现是多种社会能力和生理能力协调的一种复合性产物,包括交流的技巧,移情作用和坚定的自我感,何况,性能力并不像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会无师自通,也不是由上帝莫名其妙传授的。1995年山西省就发生过新婚之夜父母教儿媳作爱的野蛮“文明”。无怪乎保加利亚心理学家基·瓦西列夫呼吁:“学校应当对年轻的一代进行性教育。”

  研究者从上述500名女大学生中任意抽选了l00人,通过访谈来了解她们的性行为。结果发现,女大学生性行为的发展,大致有如下几个阶段:1)不接触异性的阶段。这一阶段既无体会,也无接吻。

  2)不脱衣服的性接触阶段。行为表现是轻吻,长吻,在衣服外面接触茹房。

  3)在衣服里面或脱掉衣服的性接触阶段。

  4)与一个对象发生性j。

  5)与一个以上的对象发生性j。

  2。引发婚前性行为的导火索

  研究者综合地运用了社会学研究方法,在普查的基础上,对女大学生的性行为进行了个案定性的调研。研究者是按下列三个程序进行的。

  1)获取社会凭证——全面搜集有关个案的各种材料。

  2)作出社会论断——对个案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

  3)进行社会治疗——针对个案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方案。

  研究者发现女大学生性活动的心理动因有八种。

  显示对爱情的忠诚

  有的女生在恋爱过程中,对男生很满意,视对方为意中的白马王子,而对方却对她若即若离。姑娘生怕飞走了金凤凰,于是主动献出了贞c,企图以最宝贵的圣地换取最忠诚的爱。

  “我怕失去了他。”一位专科学校二年级的女生说道:“我很爱他,我几乎是一见他就被他迷住了,但他总是犹豫不决。他长于理智,想得最多的不是我,而是以后的分配以及家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