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部分
��,和颜悦色地拱手笑道:“陌路相逢,俱是他乡之客。

  这位道兄,这位仁兄,都有端午登临的雅兴啊!〃道人极快地对吕之悦上下一打量,笑道:“既相逢便是缘分,请坐。〃陆健听到吕之悦的声音,心里〃扑通〃一跳,回身看到是他,神色都变了。同春看见陆健,惊喜异常,张口要叫,陆健袍袖一挥,对同春使个眼色,微微一摇头。久在舞台的同春还有什么不明白,立时闭嘴。陆健见吕之悦也装出不相识的样子,才慢慢平静下来,恢复了悠闲自在的表情。听到道人殷勤的表示,他也抬抬手,吐了两个字:“请,请。〃亭中石桌边有四个石墩,三人便坐下叙谈。

  吕之悦说:“听道兄读s吟诗,忧愤何深?〃白衣道人洒脱地一笑:“文人积习,至死难改。”“那么,道兄曾是文士了?怀才不遇,真人生一大慨叹啊!〃吕之悦进一步试探。

  白衣道人避开话题,笑道:“往事不可追,谈它何益。总归是命里注定。〃吕之悦笑道:“说起命里注定,还真不由你不信。我认识一位老先生,钱塘张曼,已年登古稀,医卜、堪舆、风鉴之术无不通晓。前朝万历年间曾游辽东,归来后对人讲:据风鉴而观,王气聚于辽左;看那些人家的葬地,三十年后皆当大富贵;而闾巷间儿童走卒,往往多王侯将相,莫非天下将从此多事?当时人们都以为他狂妄。谁知三十年后,果然一一应验。或许万事真有前定?〃他说着,平日看上去有几分矇眬的笑眼,突然闪出精明锐利的光泽,盯住了白衣道人。他相信,对方一定会做出反应。

  白衣道人含笑道:“这类事,检之史书,比比皆是。唐李固的《幽闲鼓吹》中,曾记苗晋卿一事。苗公落第归乡,途中遇一老人,自称知未来事。苗公于是问道:我应举已久,有一第之分吗?老人答道:何止此,大有来头,只管再问。苗公道:我久困思变,但求一郡守,能够得到吗?老人道:更向上。苗公问:那么按察使呢?老人道:更向上。苗公惊异,再问:为将为相吗?老人答道:更向上。苗公发怒,说:将相更向上,难道能作天子?老人笑道:真者不能得,假者即可得。苗公以为事属怪诞,惊出一头汗。

  后来苗公果然出将入相,唐德宗驾崩,苗公以首辅居摄政三日,应了老人真者不能得,假者即可得的预言。可见命皆前定,安知人间没有第二个苗公?〃白衣道人修髯飘飘,风致潇洒,仿佛出世神仙。但他复述的这段轶事,以及他眼睛里偶尔闪出的寒光,令人想到山林深处目光鸷锐的鹰鹫,决非肯低伏人下、轻易认输之流。吕之悦暗暗点头。

  陆健接下去说道:“讲起定数,我也想起一个故事。前朝崇祯末年,流寇势焰大张,烈皇日夜忧劳,曾令一心腹太监便装出宫,探听民间消息。路遇测字先生,太监出一友字请占卜吉凶,测字先生问占卜何事,答曰国事,先生道:不佳,反贼早出头了。太监急忙改口说:不是朋友之友,是有无之有。测字者皱眉道:更不佳,大明已去了一半了。太监再次改口:不是的,是申酉的酉。测字者长叹道:越发不佳。天子是至尊,至尊斩头截脚,还成什么体统?…………”三人一起沉默下来,只听得松涛阵阵,涓涓泉在亭畔低吟,是不是明朝覆亡的往事使他们心有余痛,黯然神伤?

  吕之悦打破沉默:“一亡一兴,虽说有天命,却也在人力。

  兴亡之间,名将如云,才人辈出啊!”

  陆健和道士都不搭腔。后来陆健站起身,对另两人拱手一揖:“花谢花开,时去时来,福方慰眼,祸已成胎。得未足慕,失未足哀,得失在天,敬听天裁。〃白衣道人也站起来,对陆健拱手笑道:“便是公孙子都听君此番话,躁进之心也当涣然冰释!〃他顺着陆健的话题,高声吟唱着走出草亭:“上天生我,上天死我,一听于天,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