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30
�的人,从娘喊成妈,周燕见怪不怪。想了想,压低声音说:“要不,咱们帮他写封情书给那姑娘。”

  又一想,不是当事人去送,很容易造成各种不必要的误会悲剧,又改口说:“要不,你一会儿问问闷子哥的意思,如果他也有写情书的意思。你们就来我屋里,我帮他写一封,然后他拿着信,去镇上找找那姑娘?”

  虽说当时闷子和那姑娘只有一面之缘,但月波镇就那么巴掌大,统共就几十户人家。只要闷子去车站问问售票员,或是去派出所问问谁家有嫁去县城女儿的老人家,用排除法,铁定会找到那姑娘的。

  “三妹,你真能耐,居然想到写情书!”墩子两眼放光,等一家人散去后,就戳了戳跟他睡一屋儿的闷子,得到肯定答复后。两人等大房两口子、周慧都睡着了,偷摸着去了周燕的屋里。

  周燕早已等候多时,她虽然没继续上学,但是当初上学时买的铅笔本子都放在屋里,又有二狗这个小老师天天教她读书念字。她帮闷子写情书,也不会担心露馅。

  闷子有些不好意思,但想着墩子的话,他一走,那姑娘说不定真转头嫁给别人了,不做点什么,他会后悔一辈子。

  尽管知道让那姑娘等他有些自私,可他也没把握那姑娘能看上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周燕帮忙写信。

  现代的情书都比较露骨,比如什么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我对你一见钟情,爱你绵延不绝等等。让人一看就觉得腻歪。

  五十年代则不同,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都比较含蓄,情书也就比较文艺,比如闷子这封信就是这样写的:

  xx同志:

  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一定感到陌生。因为我们是第一次通信,友谊还只是开始。

  那日在镇车站,我对你印象深刻,思来想去许久,我觉得有必要自我介绍一下。

  我叫周永,小名闷子,上水村老周家大房大孙子,父母尚在,有一姐一弟一妹,大姐已经出嫁,祖辈十八代都农民……

  洋洋洒洒一大篇,情爱之类的字没有一个,却隐晦的提出想跟那姑娘处对象的想法。

  虽然字不是闷子写的,情书内容是墩子和周燕一起想的,可周燕看着那封情书,闻着纸张特有的味道,居然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她想,要是以后有人也像这样,绞尽脑汁的给她写情书,就算她不喜欢那个人,也会对那人和颜悦色,刮目相看吧。

  三天后,周秀芳和闷子离开了周家。

  因为不知道那边具体是什么情况,丹丹被留在周家,只等他们二人在那边安顿好,再接她过去。

  丹丹年纪还小,尽管周秀芳这几天一直在给她做思想工作,她也答应的好好的。可真到离别的时候,丹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抱着周秀芳的大腿死活不肯撒手,嘴里一直喊着妈妈不要丢下我,我不要跟你分开。

  听得周秀芳肝肠寸断,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好几次忍不住,想带她一道走。可最终还是狠下心,把丹丹一把推开,噙着眼泪和闷子急冲冲的离去。

  望着二人离去的背影,周燕心里羡慕不已,啥时候她也能像他们一样,独自出去闯荡啊。真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想做啥就做啥,想吃就吃啥,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多好!

  可惜这些事情,她也只能想想罢了。距离她能独自翱翔的日子,还长着呢。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