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
  的人家不多,又因为太太“身体不好”,节日里就石家、新亲家赵家、族长家,同族两家,每家吃了一回酒,自家摆了一回酒回请几家,然后就啥事了。铺子虽然初五就开门了,不过家家户户年货都备得多,铺子的生意不忙,一点都不需要继祖。养殖场那边更不要他了。

  老太太说至少要过了元宵才能做事,学堂也要元宵才开课,继祖无聊了。实在找不到打发时间的,干脆捧了书看,把唐家上下感动的不行。尤其是老太太,更是让李嬷嬷做了补品给继祖。可怜的乖孙啊,大过年的都不得歇息!继祖端着补品,不好意思说无聊才看书,只好当药一般一口气干了!

  元宵过了,继祖就有事做了,一面上课一面给三小姐准备嫁妆!

  继祖当然是不会办嫁妆的,就是老太太说什么他做什么。这天老太太让继祖去买些新颖质地好的料子回来。继祖雄纠纠去了成都,这一年往西北运了不少蜀锦,继祖还是识货的。近傍晚回来了,老太太看着半车料子,死死的扶住李嬷嬷。

  继祖吓了一跳:“祖母,这都是成都最新的花样,质地也是好的。那家铺子是熟识的,价格也不贵。祖母,哪里不对?您老不要生气,您说出我要改!”

  “哪里不对?你拉回来半车红色的回来,你说哪里不对?”

  “成亲不就得穿吗?”

  “半车料子好几十匹,你三姐穿十年都穿不完。你让你三姐十年里头每天都穿一身大红吗?”

  继祖想像了一下那个画面,身体一抖,画面太美不敢看!

  “那,那,我马上去换。”说着就要往外跑。

  “回来,天都黑了怎么去?明天一大早就去。”说完不理那笨蛋转身走了。回屋后想想不放心,详细理了个单子,什么色的什么花的多少匹,让赵花儿送去了。还让赵花儿带话,若还办好就别回来了。赵花儿年纪小,这几句话倒把老太太的神情学了十足,听得继祖大少爷身体又一抖!

  第二天继祖照着单子很认真的选了。那掌柜的还说,昨天继祖买了那么多红色的,还当唐家要接连办几桩亲事的。

  继祖白了那掌柜一眼,昨天就看出不对来,怎么不提醒声?那掌柜嘿嘿两声糊弄过去。好歹这回拉去的料子老太太满意了。

  经此一事,细的事,老太太不会让孙子去办了。铺子、田地、做家具的木料这些的,老太太明确说了要求,让继祖去找了,回来报给老太太,老太太听了满意了,继祖再去买下。忙忙乱乱的两个月,总算备得差不多了。继祖终于松口气了!

  太复杂了!古人结婚的规矩的太多了!以前二小姐出嫁的时候,继祖一旁看着都没觉得有多麻烦,这回亲自跑腿了才知道有多麻烦!

  三小姐的嫁妆,小庄子一个约一百亩,铺子一间,红宝头面一套,白玉头面一套,各色料子三十匹,各类滋补药材装了一箱,各种首饰两匣子,老太太给的,邱二奶奶给的,远在西北的唐老爷也给了些,太太了给了些,另有三百两私房钱,到日子时亲友还有添妆。这在当地算不错的嫁妆了!陪房就是赵老头祖孙三人了。赵老头稳重就管庄子和铺子,赵草儿和赵花儿跟着三小姐。本来是打算等小少爷大些,赵花儿陪着他玩的。可是老太太隔应太太,又不好让赵家祖孙分开,又没有别的人可以跟着三小姐去赵家,就把赵花儿调出来了。

  去年十月吴管家去西北的时候,给唐老爷说了三小姐亲事,唐老爷兴奋的就带了吴管家亲自去给闺女买东西去了。小吴管家来了平安县几回,现在唐老爷不缺银子,就算缺,多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