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仗义救人
��了一件足以改变他们一生的事。

  这年九月的一天,天气已较凉爽。一大早,刘聚拉起还在被窝里的常遇春,说今年天气不错,哥俩儿一起去山上打猎。

  常遇春一骨碌爬起来,胡乱擦了把脸,两人吃了点东西,带了点干粮和水,然后牵上刘聚的枣红马,带上弓箭便出发了。

  也就个把时辰,约是巳时时分,他们就来到经常打猎的这片山上。

  常遇春牵着马,刘聚背着弓箭在林子里转悠了一大圈,没有什么发现。偶尔只有一只野兔、野鸡的出现,但林子太密,还没张弓拉开架势,猎物就跑得没影了。

  看太阳光景,已到了午时,哥俩也转得累了,就坐在一个大石头上,喝水、啃干粮。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渐渐地由远即近。哥俩站在大石头上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张望。

  只见远处有一骑飞奔而来,后面约相隔一里的地方,有一队人马在后追赶。

  一时哥俩也搞不清状况,在这大石头上太显眼,哥俩赶紧跳下来。

  刘聚、常遇春忙着将枣红马牵到树林中,找了个既便于观察,又利于隐蔽的地方探出头来观望。

  须臾,前面那一骑离他们藏身之地只有约一里远,看装束,是汉人。后面追的那队人马,是官兵无疑,但还不清楚是蒙古人,还是汉人。

  他们正看得出神。忽然,前面的汉人双手松开缰绳,双腿夹紧马肚,左手持弓,右手从背上的背筒的抽出一根箭,搭在弦上。一扭头,一侧身,“嗖”的一箭放出去,追在最前的官兵应声倒地。这汉人,忙又转回身子,抓起缰绳继续策马狂奔。

  哥俩看得都惊呆了,隔着这么远,在马上还能射这么准,这人也太厉害了吧。

  正在二人吃惊之际,那汉人已经就在眼前了。这时,他们才看清,这的确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但他左肩上还插着一根箭,肯定是被后面这队官兵射的

  。

  但这人胸前还绑着个大包裹,隐隐约约觉得里面象是个孩子,有个小脑袋伸在外面。

  那队官兵刚才被射死了一个,追赶的速度就稍微放缓了一点。可能是因为怕前面被追之人的弓箭再次射过来,也可能是因为,前面这人正在向山上跑,前面情况不明,怕有埋伏。

  的确,再向前走,就没有正儿八经的路了。有些小道,也是打猎、砍柴之人踏出来的,骑马的话,十分不好行走。

  刘聚、常遇春二人虽然还是十多岁的半大孩子,但因为都是汉人,都受蒙古的的欺压,对前面逃跑之人有了同情之心。

  刘聚小声对着那人喊道:“喂,快过来,这边有很多小路。”

  那人似乎是听到了,一侧头,看见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在向他招手,稍一犹豫,也就拍马过来了。

  这时,那队追赶的官兵,也快要追过来了。嘴里咋咋呼呼、叽哩咕噜地大喊大叫着。

  这哥俩也就断定,这是队蒙古兵无疑了。俗话说“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哥俩也就下定决心要帮这汉人逃脱。

  待这人来到了眼前,哥俩才看清,这人约四十岁左右的年纪。蓄着一头短发,斜飞的英挺剑眉,细长蕴藏着锐利的黑眸,双目英气逼人,棱角分明的轮廓,浓密的胡须,生得是高大威猛。

  左肩上插箭处还在向外渗血,面色有些惨白,看样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