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清三彩
��五千……”

  至于唐三彩的介绍,主持人都懒得说了。

  唐三彩,大家应该不陌生,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这种陶瓷的器皿较少,而小马、小家畜、小家禽数量较多,均具丰美的艺术意匠,尤以各种人物的陶俑,以及超自然形象的魌头,最具艺术价值。

  相信大家也知道,一开始,唐三彩其实是专门的陪葬品,跟秦朝的兵马俑差不多。

  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当时也是作为一种冥器,曾经被列入官府的明文规定,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说可以允许他随葬多少件。

  但是实际上作为这些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明文的规定,反而他们往往比官府规定要增加很多的倍数,去做这种厚葬。

  官风如此,民风当然也如此,于是从上到下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厚葬之风,这也就是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别说中国,在国外,唐三彩也是鼎鼎有名的艺术珍品。

  如果是真的唐三彩,现场早就一片哗然了。可惜,这只是清朝仿造的作品。清朝喜欢仿造古代历代的艺术品,是大家都知道的。

  清朝仿造的唐三彩,现在人民习惯上称之为清三彩。

  清三彩以康熙三彩为代表,大多是单线平涂外,还有一种不画纹样点染而成的,色彩斑斑驳驳,自然天成,与唐三彩相似。

  现场,靠近展台的一位老者皱了皱眉:“不像是清三彩。”

  呃!这么打脸吗?好歹人家是国际友人,就算不是,也不要当众拆穿呀!这样,人家挺丢脸的。

  王会长也忍不住尴尬。

  只见金圣基已经脸黑如碳,阴沉起来。这哪里来的老家伙,不懂装懂,倚老卖老吗?

  “哦?老先生,我这件三彩陶器,怎么不像是清朝的物件?请指教。”金圣基忍不住怼道。最后,“请指教”三个字咬得特别重,好像不给个交代和解释的话,他可就不客气了。

  老人家听出这个人的恼火,笑道:“指教说不上,清三彩,或者说素三彩,它都有着非常独特的特征。比如……”

  他跟大家解释,与明代制品相比,清代御厂制作更趋细致、复杂化。清初部分素三彩瓷逐渐使用黑彩勾勒代替以往的雕刻划线,使画面精致许多,这种变化应是御厂制瓷者借鉴当时五彩瓷绘画总结改进的结果。

  因此,清代素三彩制品更加多种多样,既有延续明御厂传统、使用雕刻纹做分界线的,也有雕纹刻画与其他色釉图案互不干涉、相互并存的。

  不少康熙素三彩制品中白釉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牙黄色调,据说是因为烧制不理想,才使白釉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在清朝,瓷器行业已经发展到一个顶峰,陶器其实并不重视,毕竟有了美玉,谁还在乎粗瓦?

  所以,一定程度上,清朝三彩陶器并不理想。哪怕是皇帝下令要制造的仿品,也会带着瓷器的一些特征。

  然而,我在这件作品上,没有看到这种痕迹。”老人有理有据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