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章 菲奖年
/>
  一、每届菲奖最多颁出四个;

  二、每位获奖者的年龄不超过40岁;(唯一的例外是安德鲁-怀尔斯)

  三、获奖者对数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上述三个公开消息得到imu的官方承认,其它皆属于坊间传闻性质。

  比如说要拿菲奖,先拿拉马努金奖。

  被imu邀请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1小时最高规格报告的数学家,最有希望获得本届菲奖。

  本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之前,于上届或上上届的大会上做过至少15分钟的speaker,才有资格竞争本届菲奖,等等。

  四年前的那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当时沈奇刚读大一,是数学界的小透明,imu不可能邀请一位大一新生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

  根据imu的官宣及坊间传闻,沈奇满足一部分竞争菲奖的必要条件,如果今年拿不到菲奖,唯一的理由是沈奇的资历有限。

  算上沈奇,今年有四位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中国籍数学家,获得了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报告资格。

  龚长伟本科毕业于燕大数学系,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当教授,主攻数论。

  云威本科毕业于燕大数学系,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目前在耶鲁当教授,主攻代数几何。

  许洋本硕就读于燕大数学系,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他曾在mit当过讲师,现被聘为燕大长江特聘教授。和云威一样,许洋教授也是主攻最热门的代数几何方向。

  沈奇本科就读于燕大,硕博就读于普大,刚拿到普林斯顿的phd,他自称主攻数学物理、辅研代数几何,却依靠“业余爱好”数论和黎曼猜想名震数学界。

  以上的燕大数院四大才子,几乎撑起了中国年轻数学家的半壁江山。

  相关部门从高瞻远瞩的战略需求出发,动用一切可动用的资源,为燕大四大才子造势,希望四人中的一人甚至两人可以染指今年的菲奖。

  燕大四大才子包揽今年菲奖的四个名额?

  清醒一点吧,这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云威和许洋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他俩的研究领域高度类似,很难在一届菲奖中同时获奖。

  四大才子中的沈奇最年轻,资历最浅。

  但沈奇被国人寄予的期望值最高,毕竟他是证明了千禧难题黎曼猜想的人,正当红。

  资历不够,造势来凑。

  领取了钟家庆数学奖之后,沈奇接受了央广科教及央广英文频道的采访。

  央广科教频道面向国内群众传播,央广英文频道的观众是全世界英语国家的人民。

  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媒体并不多,只有央广英文频道及其他几个外语频道,以及《中国日报》的英文版。

  在西方上层及民间,最有影响力的还是欧美的那些主流媒体。

  imu的总部设在德国,他们70%以上的会员是欧美人,他们聘请的大部分评审专家是欧美籍数学家,欧美主流媒体对imu存在一定舆论影响力。

  沈奇在美国接受过诸如cnn、discovery探索频道等主流媒体的专访,中国主流媒体当然需要贡献力量,毕竟沈奇是中国数学家。

  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