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部分
皮。战利品完全按草原上的传统规矩分配,没有任何矛盾。牧民的职业记性极好,哪条狼是哪条狗咬死的、哪个猎手套住的,不会出差错。只有一条被两人共同套住的狼,稍有争执。毕利格老人一句话也就定判了:卖了皮子打酒,一人喝一半。那些没有得到皮子的猎手和牧民,兴致勃勃地看人家剥皮,并对各家的皮筒子和各家的狗评头品足。狗好狼皮就完整无缺,狗赖狼皮就赖,尽是窟窿眼。收获狼皮最多的人家,都会高声邀请人们到他家去喝酒。在草原上,围猎战果人人有份。

  猎场渐渐安静下来,人们就地休息。

  围场中,最难过的是女人。她们大多在给自家的伤狗疗伤包扎。男人们只在打猎时使用狗,可女人们天天下夜都得仗着狗。狗也是由各家的女人从小把它们像养孩子一样地喂养大的,狗伤了、死了,女人最心疼。几条战死的狗还躺在原地,在草原,猎狗战死的地方,就是它魂归腾格里的天葬之地,而执行天葬使命的就是狗们不共戴天的仇敌——草原狼。毕利格老人说;这是公平的,狗应该感谢狼,要是草原没有狼,牧民也用不着家家拿那么多的r养那么多狗了,生下的小狗崽都得被扔上腾格里去了。

  战死的狗静静地躺在草原战场上。没有一个草原蒙古人,会对漂亮厚密的狗皮打主意。在草原,狗是人的战友、密友和义友。草原人的生存靠的是两项主业——狩猎业和游牧业。草原人打猎靠狗、守羊靠狗,狗是比中原农民的耕牛还重要的生产工具和畜群卫士。狗比牛又更通人性,是草原人排遣原野寂寞的不可缺少的情感依托和精神伴侣。

  蒙古草原地广人稀,环境险恶,草原狗还有报警救命的奇功。嘎斯迈总是念念不忘巴勒的救命之恩。一年深秋,她倒炉灰,不曾想在浇湿的炉灰里还有一粒未熄灭的羊粪,那天西北风刮得正猛,不一会儿就把火星吹到草里,把门前的枯草烧着了。当时家里只有她、老额吉和孩子,她在包里做针线活,一点也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忽然,她听到巴勒一边狂叫一边挠门,她冲出门一看,灰坑前的火已经烧出两百多步远,十几步宽了,再往前就是牧场其它大队的秋冬季大草场,草高草密油性大,一旦烧起来谁也挡不住,这年全场的大半牲畜不被烧伤烧死,也过不了没有草的冬季了,她肯定得被判刑坐牢。巴勒及时报警给她抢出了比命还宝贵的一点时间,她拖了一块浇湿了的大毡,冲进火场,用大毡裹住自己,拼命在火里打滚,再拖毡压火,总算在大火烧着高草之前扑灭了火。嘎斯迈说没有巴勒她就完了。

  嘎斯迈还对陈阵和杨克说过,草原上的男人都贪酒,常有骑马人喝醉了酒,摔下马冻死在雪地里的事情。其中有的人没有死,就是因为带了狗。是狗奔回家,叼着女主人的皮袍,叫来人才把男主人从深雪里救回家的。在额仑草原,家家都有救命狗;包包都有被狗救过命的男人和女人。

  所以,在草原,杀狗、吃狗r、剥狗皮和睡狗皮褥子的行为,被草原人视为忘恩负义,不可饶恕的罪孽。草原牧民也因此与许多外地农民工和汉人交恶。

  第十二章(6)

  毕利格老人曾说,在古时候,汉军一入草原便大肆杀狗吃r,因而激怒了牧民,纷纷自发抵抗。眼下,牧民的狗也经常被内地来的盲流偷走吃掉,狗皮则被偷运到东北和关内。蒙古草原狗皮大、毛厚绒密,是北方汉人喜欢的狗皮帽子和狗皮褥子的最佳原料。老人忿忿说:可汉人写的书,从来不提这种事。

  毕利格一家人经常问陈阵一个使他难堪的问题:为什么汉人恨狗骂狗杀狗还要吃狗r?陈阵想了很长时间,才对毕利格一家人做了解释。

  一天晚上,陈阵对围着火炉的一家人说:汉人没有游牧业,也没有多少猎人,能吃的东西都让汉人打光了吃光了,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