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部分
的小姑娘竟感动得掉下泪来。

  以后他就经常课前喝酒,有时拿起书本还背着人拥上一盅两盅的。课堂效果居然反映很好,有的老师就戏称何玉成是“酒后先生”。自此,酒成了他的生活必须,可这东西需要钱买,工资又极有限度,万般无奈,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这天上午,他斜视的眼睛不停地看着学生,久久不眨一下,加上脑袋不停地摇晃着配合,让几个胆小的女孩又要掉泪了。多数同学都以为老师又喝酒了,他每次酒后上课都这样子,就赶紧坐直,摊开书本,老师酒后发起脾气可是雷霆万钧呢,几个淘小子脑后的大包最有体验。何老师却突然一声断喝:“全体起立!”孩子们正感到懵懂,何老师又是一声断喝:“装好书本,到门口集合!”

  直到走出教室,按大小个排好队,又走进教室重新排了座位,孩子们还是懵懂懂的:排座是正常的,排座不按大小个就不正常了,大个子排在前边,愣头愣脑地高人一头,看黑板也十分别扭;小个子和眼睛近视的排在后边,看黑板不是一蹿一蹿地蹿高儿,就是东问西问地问念啥念啥,课堂秩序弄得像个自由市场。有四五名学生还马上提出重新串座的申请。

  何老师就十分气愤,指责学生无组织无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个别人将严加惩处。孩子们以为老师酒没有喝好,就不敢造次了。何老师最终还是叮嘱孩子们有困难的可以提,但要等放学后再说,最好让家长晚上直接找他对话。晚上认为排座不妥的学生家长果然不期而至,有开明的就人同酒瓶一同去何老师家拜访,也有不开明的只扛着一副肩膀去打探消息。结果人随酒瓶同去的家长的孩子第二天座位问题就得到了妥善解决;只扛副肩膀去的家长孩子还得上蹿下跳或别别扭扭地对付听课。直到也送去了相应的白酒,座位问题才如愿以偿。有一个学生说不上是家里无钱还是舍不得花钱,二十天后仍无动于衷,该生一方面学习奇好,一方面又个子奇小,在后边就坐下起来,起来坐下地忙得不亦乐乎。但何老师没有一点松动的迹象,并一再表明,在这个问题上必须一视同仁,不能让人说出有偏有相。那样怎么教育别人?直到左右的同学都给弄得闹心,趁星期天帮他割了两捆毛柴送到何老师家里,座位才得到了相应的调整。结果全班一年先后串座十二次,有的家长干脆买一箱白酒在家里放着,准备随时派上用场。也有的家长告他巧立名目,搜刮民财。他的理由也十分充分:完全是为了孩子们的学习和健康,别无他意,至于偶尔送点东西,纯是邻里乡亲间的礼尚往来,他送人的东西不知比这要多多少呢。并拿自己的眼睛作比:“我小时老师要能经常串座,眼睛何至于此!”说到关键地方竟双泪长流,那双有毛病的眼睛也显得十分可怜,甚至是对过去不能经常串座的一种控诉。弄得查访人都眼泪汪汪的,问题自然不了了之。

  老饱学突然打住话,认真地看了一眼宁长,好像才发现他的眼睛也有残疾。宁长也停下笔,拿右眼仔细地看他,好像也才察觉他讲了半天也没离开眼睛上的毛病问题,双方都不自然地笑了笑。宁长先释然了,示意他接着讲,老饱学忙给他斟上一杯水,自己也倒上一杯,就接着讲,却决心避开眼睛缺陷问题。

  何玉成深知这样下去不是长事,也没劲。于是想到了校长,觉得这位子在村小学是很不错的。教师、学生、家长三点一线,原则地讲,辖区内说啥是啥,要啥一般就可以有啥,且不必像班主任那样需要经常想出些难以启齿的主意,或费很大劲也很难端到桌面上的口舌。于是他在妹妹面前认认真真地哭了三次(老饱学瞥了两眼宁长,终于没有提到眼睛问题),第二年一开学就当上了柳树村的小学校长。从此他摆脱了学生的串座烦恼,开始研究起教师们的串班问题。这些人和学生、家长们的差异很大,啥事一点就通,一说就明,送礼也文明得体,不像有些学生甚至家长干启不发,干点不明。鉴于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