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
好,鼓励他们接着拉。逛荡拉得正起劲,后背突然给什么重重地压住了,他就拼命地抬头,越抬越重,压得他拼命喊叫……他猛力一甩胳膊,出了一身冷汗,摸摸脸,很热。唉,这个梦。他正感到累,发现身边站着两个男人,却不认识,前边站着的是个年轻人穿着西服,扎着领带,头发梳得油光经亮。后边站着一个中年人,五十多岁的样子,身体很好,留着背头,也梳得油光银亮。年轻人给逛荡介绍说:“这是我们的李科长,想向你请教几个问题,希望你能配合我们的工作。”

  逛荡赶忙爬起来,不知二位领导有啥问题向他请教;也感到好笑,除了李玉成,还有向他请教的?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他感到惶惑,连忙将身上的草叶子拍打一番,还拢了拢头上那几根稀拉拉、乱糟糟的头发。

  “你们村里经济条件怎样?”

  逛荡摇摇头,表示不明白。

  年轻人用力地做着手势,“就是农民有没有钱花,缺不缺粮吃?”

  “啊,有啊,有的是钱花,粮食那个都吃不了的,猪都跟着吃粮啊。”

  “你好像喝酒了,村干部喝酒么?”

  “喝呀,天天喝酒,不喝酒行么?村干部都能喝酒,一天三顿喝酒,于书记一顿能喝一斤半酒,喝完了还会跳舞。”逛荡伸着胳膊就给两位干部学起于书记跳舞的样子,有一块小石头绊了一下,差一点跌倒,站起来还要示范。

  年轻人赶紧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再学了,又小心地对中年人说,“于海成把村子说的冰苦巴凉,中午现上小卖店买点面包汽水给我们吃喝,还说一年到头也喝不到一口酒水……

  “中年人摆摆手问逛荡:”你在村里能排什么位子?就是有钱没钱能排多少位子?“

  “最后一等,那个最老末儿。”

  “那你哪来的钱喝酒?”

  “村干部给的,他们那个天天上‘夜来春’喝酒,我是拣他们的酒底儿,那还喝不了呢。再说那个,喝酒钱还是有的两位干部还想问些什么,于书记从胡同里匆匆赶过来,”唉哟哟,我刚去趟厕所,两位领导就没了影儿。村里太穷,中午招待得不好,晚上别走了,到我家杀j炖兔子,我还有一瓶子泡药酒,很有劲呢。“

  年轻人却冷冷地说:“我们要随便走一走,请你不要干扰我们的工作。”

  于书记淡白白地看着两位干部向村里的住户走去,狠狠地挖了逛荡一眼:“你胡说些啥了,人家是县里民政局的干部,来咱们村研究民政救济问题,告诉你诳荡,这次要把救济款研究黄了,我拿你脑袋试问。本来说得好好的,心情都很高兴,和你一见面就完了!”

  逛荡对于书记的后半部训话根本没有去听,一听是民政局来救济的,一下子跳起来,“救济,救济好呀,我那个就需要救济,两个孩子在街里念书,全靠救济,听说老大今年还要考啥大学,更得救济,家里那个也需要……”诳荡撇下于书记,紧一步慢一步地就尾随民政干部去了,其间有两三次跌倒,爬起来又走,还回头朝于书记站着的方向看一看。

  两位民政干部走访了十多个农户,最后也去了逛荡家里。结论是于书记介绍的问题与村里的实际情况出入很大,于村基本上不需要救济。至于党风问题,那是纪委管的事情,他们是铁路警察,管不着那段。逛荡是个例外,该救济还得救济。当得知他们经常救济的两个学生竟是逛荡的儿子,李科长的眼睛就有些发潮,真难为了孩子,摊上这样一个父亲……拨救济品时,专门给逛荡家多拨了两套被褥。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