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部分
史将军起得很早,还出来闲逛,真是海量。”武安国一反常态,话语颇多。

  太史慈心喜他耿直豪爽,微笑道:“武大哥,叫小弟子义就是,什么将军不将军的。”

  武安国亦是豪爽之辈,爽快道:“如此,我武安国就高攀了。”

  顿了一顿道:“子义也喜欢蹴鞠吗?”

  太史慈想了想,觉得自己在二十一世纪时也是个铁杆球迷,点头道:“还算喜欢,不过比不上临淄的百姓。”

  武安国皱了皱眉,道:“子义有所不知,时至今日,这临淄城的蹴鞠已经变了味道。”

  看着太史慈询问的目光,武安国解释道:“原本蹴鞠是壮我百姓体魄用的,可是时至今日,嬉戏多于锻炼。使我百姓沉迷于其中。”

  徐盛忍不住c嘴道:“我来临淄数次,正像武将军所说,这临淄的百姓还真是会玩,平常人都会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j、赛狗、赌博、踢球,简直无所不精。”

  武安国长叹道:“好玩而不好战,平时自是歌舞升平,一到战乱便一无是处。”

  太史慈默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同是足球,如果引导得当不失为利国利民的好事,如果荒于嬉戏,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看来这一点自己以后一定要注意。

  此时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多,路边不少的店铺中人声鼎沸,看在门口的标志,不问可知就是赌场,更有露天场地,果如徐盛所说,里面正在斗j、赛狗。一群人不亦乐乎。

  武安国介绍道:“这还不是最热闹时,若到晚上,酒楼妓院客人爆满,简直乱到不成样子。这几日听说许子将先生要来,临淄更是连找个住处也难。”

  这时仿佛突然想起一事,一拍额头道:“瞧我这记性,本来是要来祝贺和感谢子义的,居然扯到别的事情上了。”

  太史慈也正奇怪他的来意,闻言笑道:“武大哥以后莫要再提此事,当时我也是急于回家救母。在这什么祝贺就更没有必要了,最重要的是交到象管宁和武大哥这样真性情的好朋友。”

  武安国有些呜咽道:“子义……”

  向来没有人像太史慈这样对他,更不用说拿他和管宁这样的大贤并列了,心中自是感动非常又有些惶惑。

  太史慈理解地看着他,道:“武大哥不必如此,我太史慈最佩服的就是为百姓请命的真英雄。这一点上你与管宁先生别无二致。”

  徐盛在旁c口道:“就是就是,我西北六县的百姓人人都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别说是武将军了,就是一个在学习的顽童,只要知道他今日的学习是为了明日壮我华夏,太史慈将军也会把他看得同管宁先生一样高的。”

  武安国猛地一震,这才明白与自己同行的人有着何等心胸。

  太史慈看在眼里,亦想要收服武安国,可惜此人已经跟了孔义,而且自己对孔义和孔融的印象亦相当不错,怎可挖人家的墙角?

  唯有叹道:“可惜你我相聚的时日无多,否则朝夕相伴,何等的快意!”

  武安国虽是武人,却也听出太史慈的招揽之意,看着太史慈无比真诚的目光,猛地下定决心,道:“他日我若报答了孔融先生的知遇之恩,定会与子义相聚。”

  太史慈大喜,旋又猛地想起一事:不会是为了报答这“知遇之恩”,这武安国才在虎牢关前才把自己的手丢了吧?看来自己以后有机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