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
�道,阳光斑斑驳驳地洒在竹林里,圈点着一个个跳动的光影。张部长,不!张书记的办公室设在301室,最南边的那间。市委领导办公室的位置安排还真有点艺术性,官越大办公楼层越高,越隐秘:四楼除了一大一小的会议室,还有一个市委书记蒋多闻的办公室;张副书记的办公室就在蒋多闻的脚底下正对着,靠着最南边的角落,不是有人找上门来是不受外界影响的。项自链从常务副市长柳人志的秘书刘星河那里了解到,张书记是市委第二副书记,管党群的。第一副书记自然由市长兼任。径直走到301办公室,正要敲门,一个人刚好从里边开门出来,脸上还挂着习惯性的微笑。项自链认得是柳人志,忙说柳市长好。柳人志点点头,慢慢地挪开脚步。

  就在这时候,张祝同听出项自链的声音,问:“小项吧,你有事找我?”应声说:“张部长,你忙着吧?”还没说完,项自链就后悔不迭,当着别人的面自己是不该叫张部长的,人家早已经是市委第二副书记了。

  张书记的声音又从房间深处传来:“小项,同我客气什么啊,进来吧进来吧!”听了这话,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柳副市长,只见他不紧不慢地转过头,莫名其妙朝项自链笑了笑,然后不紧不慢地走开了。

  张书记办公室一分为三:外边一间放着一套桌椅,想来是秘书临时办公用的,一般情况下秘书在隔壁302室办公;里边一间是书记办公的地方,桌椅大得夸张,桌上叠着厚厚的文件,角落上放着报架,夹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式党报;边上开了个暗室,想来是休息室。有意思的是外边一间地面铺的是茶青色磁砖,而里边却外加猩红地毯。项自链踏在上边,心里满是异样的感觉。

  走到张书记面前,说:“张老啊,你当了书记都瞒得这么严严实实的,不是听别人说我还不知道呢!其实你早就该当书记了,省里终于不肯放过你了吧?”张祝同没接腔,亲自起来给项自链倒了杯水。项自链有点受宠若惊。虽然在书记家里常开玩笑,显得都很随便,但工作场合,他一向很严肃的。

  张祝同示意项自链坐下后,才感叹一声说:“我这把年纪了还要加什么压啊!人老珠黄了。江山代有英才出,以后的事靠你们后生。我是不得已而为之,等有了适当的人选就退居二线。”项自链喝了口水后想了想,觉得叫张老不合适,就不无恭维地改口说:“张书记,你是市里的顶梁柱,你退了宁临市的天谁来扛啊,小辈们会压得鬼哭狼嚎的,你就这么忍心!人逢盛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子孙后代还等着你给他们造福哩。”说这话的时候自己也笑了起来,不过声音很轻。

  “小项你是在笑我还是捧我呢?说说你的心里话,怕是有什么事找我吧!”平日里没事,谁有胆量在上班时间找书记瞎聊。张祝同这样一问,项自链就连连点头,说书记有先见之明,而后就把宁台线改造一事说了一遍:张书记一定还记得大前年11月15日那天吧,你亲自带人到琼台县考察我,这好处就不说了。当时老百姓都说县里好多年没有来过象你这样的大官了,消息很快就惊动了整个琼台县。不过也太委屈你了,琼台县穷山恶水没什么让人特别好惦记的,但从宁临到琼台这条烂路恐怕你永远都忘记不了,那两天肯定会让你找回中越战场上越野时那种感觉。说来也真可怜,琼台县这个革命老区就这条烂路通四方,交通实在太闭塞了!老区人民天天盼脱贫,市里也年年搞帮困脱贫,可琼台县贫穷的人不少反增。县里经济这两年也是走下坡路。许多人都骂琼台县领导饭桶,可我在琼台县工作了七年,了解他们的难处。我在琼台工作的那段日子里,运气好,乘着政策宽机制活搞了一个红薯加工厂和三个蕨菜加工点,还有幸被市里点了名。可现在不行,不能光凭政策,还要讲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否则叫谁投资啊!市场经济就是实在,琼台县出去发了财的人没一个愿意回乡报效的。为什么呢?因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