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
�,他突然大声痛斥美术学院。这样,他仇世的原因便昭然若揭了。

  “……都是些头脑硬化的老顽固,官僚!都是些不通情达理的蠢货!整个学院都该炸掉!”

  他脸s铁青,双眼(“有些凶恶”放s着仇恨的光芒。后来,他终于泄露了真情,原来他被赶出来了,落选了。“现在怎么办?”

  库比席克关心地问。希特勒在桌旁坐下,开始百~万\小!说。“没有关系”他平静地回答说。

  尽管他侈谈有决心取得成功,他仍不得不依靠罗勒教授的帮助。几次,他手中提着皮包,前往这位名扬四海的舞台设计师的画室,却没有胆量去敲门。最后,他把介绍信撕得粉碎,“省得r后再受它的引诱”他这一举动,可能是怕自己的作品不够水准所致,也可能是内心之失败感使然,或者完全是因为罗勒名望过高而不敢去求见。

  在希特勒离开林嗣后约一星期,梅洛福先生得到津贴办公室的通知,得知保拉和阿道夫·希特勒每人每年将得到300克朗,一直领到年满24岁。津贴办公室授权梅洛福先生全权处理每年应领的600克朗,而他则决定每月分给每个孤儿25个克朗。

  这笔定期款子(相当于现时的6块美元)毫无疑问,给希特勒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假定遗产中的650个克朗仍大部归他所有,生活仍是相当艰苦的。他的同室后来说,希特勒常常挨饿。“一连5天,他都靠牛n、面包和黄油度r。”

  库比席克从不知道希特勒究竟有多少钱。他猜想,“希特勒一定为钱少而暗暗含辱。有时候,他一生气便高声怒喊‘真是牛马不如的生活!’”希特勒一星期要去伯格戏院或歌剧院几次,所需费用都是靠省吃俭用得来的——例如,裤子是放在席子底下“熨”的。

  希特勒也不愿与女孩子们坐在一起,因为“她们所追求的不外乎是打情骂俏”在不准女人进去的舞场里,他花两克朗的高价,硬要库比席克与他同行。较长的歌剧,他们是从未看完便离场的,因为他们必须于晚上9时45分离开,赶在斯通帕加斯9号关门前到家,否则就要给看门人小费。回房后,希特勒便强迫库比席克将未看完的部分用钢琴弹出来给他听。

  瓦格纳的作品希特勒是百听不厌的。即使古斯特尔要去看威尔弟(1813—1901,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译注)作品的首轮演出,希特勒也要拉他去皇家剧院看瓦格纳作品的第二轮演出。瓦格纳的音乐使他心旷神怡,“使他遁进他所需要的神秘世界,以忍受他那狂乱的天x所带来的紧张。“阿道夫最喜欢的《罗安格林》他们就在一起看了10次。”

  诗歌会”(14—16世纪时在德国主要城市兴起,其成员多为劳工阶层——译注)也同样使他入迷,他常常援引第二幕里的几行诗:我仍不能成功。

  感觉到了,但我不能明了,不能留住,亦不能忘怀,若执之,又不能衡量。

  有几次,库比席克诱他去看了威尔第的歌剧,但希特勒只赞同“阿伊达”他对虚假的舞台效果大加反对。“如果没有刀,这些意大利人该怎么办?”

  一天,他听见街头手风琴手在演奏《贵妇与庶民》便喊道:“那就是你的威尔第!你想想,罗安格林的故事能用手风琴演奏吗?”

  多少个夜晚,两个年轻人都一起参加音乐会——因为库比席克是音乐学院的,他能搞到免费票。阿道夫居然也开始“嗜好j响乐”这使库比席克感到惊奇。希特勒特别喜欢浪漫主义作曲家——韦伯、舒伯特、门德尔松和舒曼。他所喜欢的作曲家还有布鲁克纳、贝多芬和格里格——他们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常常使他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