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部分
祖宗。李春烨如实说不知道,但朱由校还是开玩笑称他“斫头世家”。

  朱由校有很多奇思妙想,工艺日臻精湛,乒乒乓乓做了七七八八的玩意儿不满足于自我欣赏,也不满足于身边诸人吹捧,还想高山流水觅知音,便命李春烨等人把他制作的木样拿到宫外去卖。李春烨从来没做过买卖,这木样在开始时又不让直说是宫中做的,不容易成交。第一次就带着原物回来,吓得他躲到天黑,还想不出什么法子交差。魏忠贤脑子就灵活了,教他自己垫些钱,就说卖了。碰上这种事,垫些钱也罢,问题是让他看穿撒谎怎么办?魏忠贤说应该不至于,多编几句买主喜欢的话,肯定没事。没想到,朱由校只顾高兴,不仅把“卖”的钱全部赏给李春烨,还另给小费。以后,每次都这样。后来他登基,很快把李春烨调工科,要让“斫头世家”发扬光大。

  皇上行踪一般人捕捉不到。李春烨了解皇上,一探听今日没上朝,也不在三大殿工地,就直奔后海。

  “‘斫头世家’快过来!”皇上一见李春烨进门,不等他开口便招呼。“朕与厂臣正头疼哪!”

  魏忠贤和皇上面对面坐在茶几边喝茶,一只小猫睡在他脚边。这是皇上的工棚,四周木料,中央有一只快要完工的小画舫,茶几就摆在刨花边。李春烨三步并两步奔过去,跪到皇上面前,叩呼万岁。皇上让他平身,魏忠贤起身从边上搬了一张小凳子摆在茶几另一边。

  几个月不见,皇上像老了几十岁,二十来岁就像个小老头,一脸菜色,又赤l着上身,只穿一条裤衩,一只脚架在小椅子上。李春烨想起一则传说:明太祖命人画像,画师写实,惹得大怒,推出问斩。再进来的画师学乖了,画得高大魁梧,红光满面,龙颜大喜,加官又赏钱。宫外之人,谁能料想皇上是这副老农模样?知道内情的,不足为怪。泰昌皇上一登基,不就送了一堆美女,害得不足一月就毙命吗?前些日子,精挑了五十名美女进宫,不把他折腾得几几歪歪才怪呢!李春烨的心不禁颤抖起来。从老家出来的时候就开始构想好,见到皇上要如何如何叙述离开京城以来的心情,现在给这副景象一惊,腹稿乱了。好在猫一样的魏忠贤注意到他带来的小包,垂涎欲滴问:“老弟这回带了什么好吃的?”

  风雨滞残春 十(2)

  “哦,没什么像样的,还是几个老家花生。”李春烨连忙打开小布袋,一把把抓出花生,放到茶几上。

  皇上两只鼠眼立刻一亮:“朱口花生!”

  “皇上记性真好!”李春烨赞道。

  朱口是泰宁最大的镇,镇子在赤石群的外沿。那赤石群当中有几个村子,是个城堡样的小盆地。县志有诗写那里:“绝壁寒空外,峰凭曲磴奇。谁图千岛屿,长挂一罘罳。供客拖山练,留人织树鹂。天风吾欲御,挥手谢涂泥。”俯瞰而去,盆地中那些山峦酷似一个个小岛屿,又像一张捕鸟的大罩子。那些小山峦,都是红壤土,一雨成浆,一旱成石。奇妙的是,这种土壤却可以种农作物,而且可以从山脚直种到山顶。就因为此吧,那种的花生特别结实,味道也别致。当地人加工又特别,先用盐水煮,煮了晒,晒了焙,又香又脆。那花生个儿小小,但非常饱满,跟别的花生明显区别,如同南方人与北方人的个儿。吃起来,更难忘。每次回家,李春烨总要带上一些,让皇上尝尝。皇上吃高兴了,也讲礼尚往来,回他一些贡品。皇上还说,要把朱口花生列为贡品。可是,一则皇上常常说说就忘,二则李春烨怕那样一来需求太大,而那个小小盆地长不出太多,如果弄得像“建莲”一样要派兵守那些花生,别人想吃也吃不到,未必是好事,所以没敢催。现在,李春烨想顺水推舟叙叙阔别之情,皇上的心思却转开。他手剥花生嘴吃花生,两只眼睛却死盯着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