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部分
r />   王孟英此时也急了,可是抓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眼看周领导的气息更微弱了,于是王孟英急中生智,突然想起自己的妹妹曾经送给自己一块随身佩戴的干姜,这是一块三年的女配姜(过去的人有随身佩带姜块以祛寒邪的习俗),重约四五钱,于是急忙解下来,给熬成了浓汤,让周领导喝了下去。

  这下,所有在场的人都开了眼界了,只见周领导的神气慢慢地缓了过来,嘴唇也变红了,精神头也恢复了,然后,王孟英让人速去买来了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等药,熬好了,给周领导喝了下去。

  最后,周领导居然好了,在大家的一片称奇声中,周领导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大家这个奇怪啊,怎么那些医生还没有我们一个小伙计有本事啊?这个小伙计是谁啊?

  周领导也很好奇,就把王孟英找来问了个究竟,在了解了王孟英的家世以后,就说,这样吧,以后你就到我们政府部门来做会计吧,跟着我来做事,我会罩着你的。

  于是王孟英就来到了周领导的手下,周领导也真够意思,把王孟英当作自己的弟弟一样地看待,而且,这位周领导也特愿意宣传,逢人就把自己被王孟英救活的事情从头到尾地讲述一遍,绘声绘色的,结果是很多有病的人就开始找王孟英来看病了。

  这位周领导够意思的事情还不止这些,作为一个领导,他的确有着独到的眼力,他一眼就看出王孟英将来是有前途的,他拉着王孟英的手说:“王老弟,我看你将来前途无量,这样吧,你把你看病的医案都记录下来,以后我掏钱给你出版成书!”

  后来,他并没有食言,王孟英的一本医书《回春录》就是他给掏钱刻印的。

  就在这样的白天干活,晚上苦读医书,然后有时给人诊病的日子里,十年过去了。

  这个时候,王孟英已经二十多岁了,他已经长成为一个消瘦,但是精干的青年人了。

  尤其值得高兴的是,在他二十四岁的时候,还娶了妻子徐氏,也就是说,现在他是一个有家的人了,这是很让王孟英感到高兴的事情,因为,至少,能够吃上碗热饭了,而且,从医案里的细节来看,他的妻子还负责早晨给王孟英梳头(这个习惯我们现在没有了,但那个时候男士的头发后面还是个小辫子,估计头绳什么的都是和老婆共用的)。

  此时,他也通过自学,对治疗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已经俨然是一个成手了。

  于是他告别了婺州的朋友们,回到了杭州,开始了自己的行医生涯。

  【做个好医生】

  消息传开后,开始有患者找上门来了。

  有位许自堂的孙子叫子社的,是个年轻人,患了外感病,一个多月了也没好,一直拖延到了秋天的时候,天都开始凉了,此时“诸医束手”,全都没辙了,不晓得到底该怎么治疗,这个小伙子的伯母鲍玉士夫人正好听说了王孟英在婺州治病不错,现在回到杭州了,于是就推荐了王孟英来诊病。

  王孟英来了一诊断,也倒吸了一口冷气,为什么呢?因为这位许子社同志的病情太严重了,他的左手脉数,右手脉俨如鱼翔脉(鱼翔脉,中医诊断中的真脏脉之一,认为是虚阳浮越的脉象,为病危之脉),同时症状是咳痰,呼吸急促,自汗,抽搐,舌苔灰厚,口渴得一直想喝水,看来是个病危的情况了。

  怎么办?继续治疗吗?已经有几位医生,一看这种情况扭头就走了,为什么呢?在过去,这种经过别人治疗,最后病危的患者到了你的手里是很棘手的,因为你给治疗好了还可以,如果一治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