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高僧坐化,寺里的香火逾年减少,只有每年的乞巧节寺里那棵同心树还能吸引些青年男女,平日少有香客造访。田氏给谢溶溶说后,她想了片刻还是点头同意了。
毕竟当年她的命格就是在那儿算出来的,谢夫人初时对此绝口不提,后来待到她议亲,京中女眷传什么的都有,她才让人放出去口风,要找武官做女婿。彼时郭二公子对谢溶溶一见倾心,据悉听闻后要弃笔从戎,被他爹怒斥一通,等关了禁闭出来户部侍郎家的嫡小姐肖盈已经在家中上下露过面了。谢夫人本意是从上十二卫或者在京属卫的几个武将中选,她看中几个家中有爵位的青年才俊,还没找媒人上门,谢宝林喝了通酒回来就告诉她给二妞的婚事定了,武定候府的敬二,挂绶镇国将军印,几年前死了正室,膝下还有一子一女。
谢夫人气得起不来床,等敬廷上门拜访,她故意没隐瞒,说谢溶溶命硬,文官怕压不住,找在京中任职还不用上阵打仗的,才是两全其美。话说到这份上,敬廷也不退缩,他推心置腹道,
“我比溶溶大了一轮还多,将来就算走在她前面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如有缘白首到老,那是敬某这一辈子的幸事。”
谢溶溶想起她在屋内隔着屏风听到的这番话,情窦初开的年纪,被人明里暗里指指点点,表面上不在意,夜里关了门反复照镜子,不喜欢这张脸,生得太明艳,不喜欢圆鼓鼓的胸脯和挺翘的屁股,比生了孩子的妇人还要妖娆。她看自己哪里都不满意,可那个眉目坚毅的男人说,他会爱护她一辈子。
谁曾想到他的一生会过早的停滞在半路,留她一人孑然向前。
她藏在堆帽后泪流满面,入目是怆然慈悲的金身佛像,入耳是弥弥不绝的诵声梵音,她点上一炷香奉在案上的香炉里,贴在地面上深深地俯拜下去。
“愿我的夫君早日脱离苦难,而登彼岸。”
她一睁开眼就看见面前递来的一方手帕,顺势看去,竟是位想不到的“熟人”。
“郡王妃——”
秦氏跪立在她身边,侧过头微微一笑,“可是敬二夫人?”
谢溶溶目光不自觉地去看她的脖颈,雪白的一抹什么痕迹也没有,又去看她的脸,如兰花一般清婉秀净,如不是亲眼所见,她是怎么都不会相信眼前身份尊贵,被视为金陵贵女楷模的人会像弃妇一般雌伏在情夫的脚下,只求一夜恩宠。
她迟迟没有动作,秦氏声音又放轻柔几分,试探道,“是谢家妹妹么?”
谢溶溶恍惚回神,秦氏破败的背影在脑海中久挥不去,她甩甩头,接过那方手帕,道,“多谢郡王妃。”
秦氏舒了口气,有些俏皮地眨眨眼,“还以为认错了人,差点闹出笑话。”
宜静宜动,姿态端庄得连宫里的嬷嬷也挑不出错。谢溶溶与秦氏从未有过交集,一是她出嫁时谢溶溶才十岁出头,隐约知道她京中最具才情的贵女,连正脸都没见过几次,二是秦肇与谢宝林素来不和,二人从仕子时开始就针锋相对,后来一个入了国子监做祭酒,门生遍布京城,一个入都察院靠着身滑不溜手的本事坐到了言官翘楚,秦肇看不起谢宝林世故油滑,谢宝林看不惯他假正经爱攀高枝,连带家眷都不往来,秦氏在谢溶溶心中的印象,不过就是让人口口相传的几句颂赞,单薄得还不如纸上的画,远远不及那夜宫宴来得真实。
谢溶溶有些不好意思,秦氏不开口还好,她一说话,她就想问问,“你嗓子还好么?”可惜这话是决计说不出口的。
她清清声,道,“郡王妃也来礼佛?”
毕竟当年她的命格就是在那儿算出来的,谢夫人初时对此绝口不提,后来待到她议亲,京中女眷传什么的都有,她才让人放出去口风,要找武官做女婿。彼时郭二公子对谢溶溶一见倾心,据悉听闻后要弃笔从戎,被他爹怒斥一通,等关了禁闭出来户部侍郎家的嫡小姐肖盈已经在家中上下露过面了。谢夫人本意是从上十二卫或者在京属卫的几个武将中选,她看中几个家中有爵位的青年才俊,还没找媒人上门,谢宝林喝了通酒回来就告诉她给二妞的婚事定了,武定候府的敬二,挂绶镇国将军印,几年前死了正室,膝下还有一子一女。
谢夫人气得起不来床,等敬廷上门拜访,她故意没隐瞒,说谢溶溶命硬,文官怕压不住,找在京中任职还不用上阵打仗的,才是两全其美。话说到这份上,敬廷也不退缩,他推心置腹道,
“我比溶溶大了一轮还多,将来就算走在她前面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如有缘白首到老,那是敬某这一辈子的幸事。”
谢溶溶想起她在屋内隔着屏风听到的这番话,情窦初开的年纪,被人明里暗里指指点点,表面上不在意,夜里关了门反复照镜子,不喜欢这张脸,生得太明艳,不喜欢圆鼓鼓的胸脯和挺翘的屁股,比生了孩子的妇人还要妖娆。她看自己哪里都不满意,可那个眉目坚毅的男人说,他会爱护她一辈子。
谁曾想到他的一生会过早的停滞在半路,留她一人孑然向前。
她藏在堆帽后泪流满面,入目是怆然慈悲的金身佛像,入耳是弥弥不绝的诵声梵音,她点上一炷香奉在案上的香炉里,贴在地面上深深地俯拜下去。
“愿我的夫君早日脱离苦难,而登彼岸。”
她一睁开眼就看见面前递来的一方手帕,顺势看去,竟是位想不到的“熟人”。
“郡王妃——”
秦氏跪立在她身边,侧过头微微一笑,“可是敬二夫人?”
谢溶溶目光不自觉地去看她的脖颈,雪白的一抹什么痕迹也没有,又去看她的脸,如兰花一般清婉秀净,如不是亲眼所见,她是怎么都不会相信眼前身份尊贵,被视为金陵贵女楷模的人会像弃妇一般雌伏在情夫的脚下,只求一夜恩宠。
她迟迟没有动作,秦氏声音又放轻柔几分,试探道,“是谢家妹妹么?”
谢溶溶恍惚回神,秦氏破败的背影在脑海中久挥不去,她甩甩头,接过那方手帕,道,“多谢郡王妃。”
秦氏舒了口气,有些俏皮地眨眨眼,“还以为认错了人,差点闹出笑话。”
宜静宜动,姿态端庄得连宫里的嬷嬷也挑不出错。谢溶溶与秦氏从未有过交集,一是她出嫁时谢溶溶才十岁出头,隐约知道她京中最具才情的贵女,连正脸都没见过几次,二是秦肇与谢宝林素来不和,二人从仕子时开始就针锋相对,后来一个入了国子监做祭酒,门生遍布京城,一个入都察院靠着身滑不溜手的本事坐到了言官翘楚,秦肇看不起谢宝林世故油滑,谢宝林看不惯他假正经爱攀高枝,连带家眷都不往来,秦氏在谢溶溶心中的印象,不过就是让人口口相传的几句颂赞,单薄得还不如纸上的画,远远不及那夜宫宴来得真实。
谢溶溶有些不好意思,秦氏不开口还好,她一说话,她就想问问,“你嗓子还好么?”可惜这话是决计说不出口的。
她清清声,道,“郡王妃也来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