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部分
�临难告急的法术,只须将胸前所佩三角铜符一击,立有一丝碧火电驰飞去。那幽灵信火细如游丝,常人目力所不能见,发时比电还快,遇上胸悬三角铜符的妖人,立即如磁石引针,飞落其上。谁隔得近,谁先接到,如若自觉力弱,不能相助,便将所接灵火转发出去,再寻别的救援。如果自信能敌,一指灵火,立即引导着向求救所在追去。只是这类妖法耗人精血,用过一次,便要重炼,不是万分危急,无法逃命,轻易不准使用。

  这同党既将信火发出,可知事在紧急,又因所追方向相同,连话都不顾得详说,立即会同赶去。一会工夫,追了六七百里,飞到秦岭上空,幽灵信火落在的前面山环处,飞起四道光华。众妖人俱知来迟了一步,求救的同党已遭毒手,不由勃然暴怒。尤其池鲁,一见便认出这四道光华,正是适才先后所遇四女,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又恃有朱合、阴魔冯吾等同来,人多势众,忙即怒喝:“这便是破我法宝的贱婢,休要放她们逃走。”

  原来向芳淑用玉瓶破了邪法,惊走池鲁后,心中记着芬陀大师之言,惟恐去晚误了时机,不得入内,所以来去匆忙,一句话没顾得和郁、李、万三女说,便已飞走。说时迟,那时快,这只是瞬息间事。三女见池鲁一逃,向芳淑也在彩光环绕之下,星驰飞去,晃眼无踪,认出那玉瓶正是适才石匣中物,尤其那护身的纳芥环一环彩光,见她来去匆促,宝玉瓶又如此神妙,越料定适才存有不可告人之隐。再因她前后两次都是来去匆忙,以致起了疑心,连郁芳蘅都有点暗怪向芳淑不够朋友,明知前途有险,只那玉瓶可破,就不同行,也该预先说明,也好作一准备。事前既不明言,却在暗中跟来逞能,破了妖人法宝,便即飞去,连面都不照。既来暗助,早些下手也罢,偏又等碧焰梭近身始行发动,好似有心显显能耐,总之种种都与情理不合。李、万二人更是气忿,形于词色。

  向芳淑匆匆飞往秦岭,寻到那所尼庵,叩门入内,见当中草堂蒲团之上,一边坐着一个白发寿眉,面如满月的老尼,一边坐着芬陀大师。全庵更无第三人,陈设也极简陋,只当中供着一轴佛的绘像,连尊塑像都无。向芳淑上前跪拜行礼之后,把玉瓶取出交与芬陀大师。老尼笑对大师道:“无怪师兄功果比我还迟,原来有这麽多烦恼牵连呢。”

  芬陀大师笑道:“迟早何妨?你怎也会说出此话?”

  有着迟早这些念头,便是有所求于时间,超出实际行程,堕入妄念。不安本份,进行强求,就是应劫。劫同赌博,超胜后可急长修为,可是因有天庭神吏做庄,十赌九骗,输者居多,要重堕红尘了。

  老尼警觉道:“我错了,我错了。”

  芬陀大师又道:“何处是错?你有何错?”

  错也者,必须格物,所格之物是关乎所笃行之人,及其目的何在。目的在其心底中,绝非他人得知。不符目的,有所损失,是错也;若符目的,损失的是他人,何错之有?

  所以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也,对日月何伤。君子管蚁民之事,受害只是蚁民,好官他自为之,错得起也。即如官商勾结,大噬民脂民膏,肚满肠肥,世人皆曰错,又何妨多错。反正行事目的在他心里,同衾共枕,也无从知悉。最重要的是:不损于他。如过错得死伤系自己,就永无如日月的恢复过来了。能恢复过来,就死的是那些亚斗蚁民,你死你贱,这才称得上君子。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反而世人都说不错的岳飞,丢官丢命,才是大错特错,除非他存心丢命。

  老尼只是把妄念加诸他人,于己无损,当然不是过错。芬陀大师话刚说完,只见老尼口也角含笑,微一点头,二目便已垂帘,不再出声言语。随闻旃檀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