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部分
人生发誓最多的时期,大概就是恋爱期。发什么誓呢?
无非是什么非你不娶非你不嫁你是风儿我是沙啊的一类誓言罢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对方相信自己能够天荒地老而此情不渝。他们希望彼此忠诚,从而换来一个好的博弈结果。
而且,为了防止对方变心,总要设法让对方相信,你遇到我是你三生有幸,而我遇到你也是万世不毁。
可是,世间没有什么誓约是永恒的。很多爱情的悲剧,往往都从背弃誓约开始,而天下又似乎不存在没有誓约的爱情。
我相信,多数情侣的爱情生活过得还是可以的。那么,究竟是什么机制让他们能够信守誓约呢?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顺着博弈论的思路走下去,每次得出的答案似乎总与道德伦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后来,偶尔看到一个试验,我猛然感到峰回路转了。
原来,存在于现实中的幸福的爱情生活,也可以从博弈论中找到答案。这应该感谢美国密西根大学的罗伯特·爱克斯罗德。他组织过一场计算机竞赛的试验。竞赛的思路非常简单:任何想参加这个计算机竞赛的人都扮演“囚徒困境”案例中一个囚犯的角色,他们开始玩“囚徒困境”的游戏,每个人都要在合作与背叛之间做出选择。关键问题在于,他们不只玩一遍这个游戏,而是一遍一遍地玩上200次,这就是所谓的“重复的囚徒困境”,于是这就更真地反映了日常人际关系。这又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条件,最简单的囚徒困境模型说的是一次性博弈,正是这一点加剧了囚徒做出坦白的决心。这正像不相识的一对男女,偶尔在旅游中相遇,接着在宾馆里春梦一场,第二天就各自扬长而去,谁也不会忠于谁的,彼此也不会为对方今后的不忠实而有任何不快,原因就在于这是一次性的博弈(一次性的“博弈”和一次“性”的博弈)。可是,如果男女双方互相认识,且今后还要常常碰面,那么他们彼此的忠心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原因在于他们还有机会重复博弈。
试验的结果使爱克斯罗德大为吃惊,因为竞赛的冠军获得者所采取的策略一点都不高深,而是非常简单:一报还一报。中国人把它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说穿了,所谓“一报还一报”的策略,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原则。它坚持永远不首先背叛对方,因此是十分“善意的”。它会在下一轮中对对手的前一次合作给予回报(哪怕以前这个对手曾经背叛过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宽容的”。但它会采取背叛的行动来惩罚对手前一次的背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又是“强硬的”。正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而且,它的策略极为简单,对手一望便知其用意何在,从这个意义来说它又是“简单明了的”。
后来,爱克斯罗德邀请了更多的人参加竞赛,结果试验来试验去,每次都是一报还一报者夺魁。
竞赛说明,具备以下特点的人,总会是赢家:1。善意的;
2。宽容的;3。强硬的;4。简单明了的。
回过头来,再说恋爱。恋爱过程,一般都是重复博弈的过程,因此恋人有无数次的机会做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那么,在这个重复博弈的过程中,谁将是情场上的赢家呢?谁将在博弈中获胜呢?
根据罗伯特·爱克斯罗德的试验,胜利也总是属于那些善意的、宽容的、强硬的、简单明了的恋人们。反之,恶意的、尖刻的、软弱的、复杂的恋人们往往才会败北。
本来应该提防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