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潜移默化(上)
已晋升军令署主官的鲁佩笑道:“急报有三件之多,公孙度被朝廷任命为辽东太守,已从雒阳行至东郡,派人送来拜帖想拜见主公,估计明日午时抵达临淄;第二件,朝廷谕令上午送达,敕封王杞师伯为荡寇将军、颜慎为平远将军、翟越为安远将军、乐进为讨寇将军,管亥为奋威将军、张饶为奋武将军、刘辟为折冲校尉,其余四人均授骑都尉;第三件,曹操之父曹嵩大人前日抵达夏河,当晚就到琅琊书院拜访郑师,如今居住在书院北面琅琊商会的会馆里,同行者五十余人,除八名卫士之外均为家仆。”
刘存最重视第三件事,略微考虑做出决定:“替我给曹嵩大人送上拜帖和几件小礼物,三天后的上午我登门拜访。子尼先生与公孙度有些交情,烦请子尼先生先行设宴款待,明晚我在临淄城设宴款待公孙度将军。”
鲁佩拍拍手中沉重的文件袋:“董卓这次真大方,一次就以皇命敕封我军六个将军、七个校尉,还特别把师父之前的‘荡寇将军’称号敕封给了师伯,看来他很忌惮我青州。”
刘存示意鲁佩一起走,边走边说:“未尝没有感谢的意思在里面,毕竟咱们没有骂他,也没出兵攻打他,从去年冬到上个月,短短五个月时间里他三次派来特使,询问我青州立场,公孙先生和子尼先生几个把事情办得八面玲珑,皆大欢喜,换成你我都不行啊!”
“不过再过两年,将军称号恐怕就不值钱了,远的不说,袁绍这几个月来,不是先后册封各路联军十六名领兵之将为上将军吗?”
鲁佩心中颇为遗憾,他能理解师父刘存的小心谨慎,可还是觉得师父的谨慎有些过了,各路诸侯眼里已经没有朝廷和皇帝,如长沙太守孙坚逼死前任荆州刺史王睿,去年又为了粮草军饷斩杀南阳太守张咨,身为皇亲的益州牧刘焉已经封锁入川栈道拒不进贡,就连德高望重的幽州牧刘虞,也敢不经朝廷同意就与各藩国订立盟约。
在这样的情况下,师父刘存还在为将军府的设立反复权衡利弊,最后经过多次幕僚会议讨论才低调施行,这对吸引人才极为不利。
鲁佩不了解的是,刘存根本就不迷信当世所谓的名士。
所谓的英杰,集中大汉近半名士的琅琊书院里,被誉为“满腹经纶有王佐之才”的名士没有三百也有两百,绝大多数都是手捧孔孟典籍高谈阔论之辈,其中大部分却连基本的算术都不懂,竟然还敢好高骛远眼高于顶,那些人在刘存眼里,根本比不上他一手开办的琅琊农工商学院毕业生。
为此,刘存将琅琊农工商学院前两界毕业生中的五百余人,招进幕府和各县衙门做吏员,期待他们经过数年磨练,成长为具有开明思想、树立崭新观念、掌握先进知识的主官和能吏。
刘存还力排众议定下两条人事规定:自本年起,各方举荐之贤才均须从县丞做起,任满四年方可晋级,有特殊才华或特殊贡献者,须经特别政务会议讨论通过,方可破格任用;各级掾属吏员之聘用,必须通过州牧府衙每两年一次的选拔考试,策论、算学、常识三科考试成绩合格者方能聘用。
以上举措是青州新政中的重要部分,自然引起大批豪门士绅的反对,如东阿名士程昱、南阳名士许攸、颍川名士郭图等二十余位名传天下的奇才,都曾先后在琅琊书院蛰伏期间当过博士或者教习,但这些人无法接受刘存的人才“考试选拔政策”和“全民纳税政策”,因而宁愿投奔刘岱、韩馥、袁绍等势力,也不愿意为刘存所用。
刘存对此却毫不在意。
自从去年的“青州新政之利弊”大辩论波及大汉十三州之后,刘存再也没有前往争论激烈的琅琊书院,刘存清楚地知道,在既得利益者眼里�
刘存最重视第三件事,略微考虑做出决定:“替我给曹嵩大人送上拜帖和几件小礼物,三天后的上午我登门拜访。子尼先生与公孙度有些交情,烦请子尼先生先行设宴款待,明晚我在临淄城设宴款待公孙度将军。”
鲁佩拍拍手中沉重的文件袋:“董卓这次真大方,一次就以皇命敕封我军六个将军、七个校尉,还特别把师父之前的‘荡寇将军’称号敕封给了师伯,看来他很忌惮我青州。”
刘存示意鲁佩一起走,边走边说:“未尝没有感谢的意思在里面,毕竟咱们没有骂他,也没出兵攻打他,从去年冬到上个月,短短五个月时间里他三次派来特使,询问我青州立场,公孙先生和子尼先生几个把事情办得八面玲珑,皆大欢喜,换成你我都不行啊!”
“不过再过两年,将军称号恐怕就不值钱了,远的不说,袁绍这几个月来,不是先后册封各路联军十六名领兵之将为上将军吗?”
鲁佩心中颇为遗憾,他能理解师父刘存的小心谨慎,可还是觉得师父的谨慎有些过了,各路诸侯眼里已经没有朝廷和皇帝,如长沙太守孙坚逼死前任荆州刺史王睿,去年又为了粮草军饷斩杀南阳太守张咨,身为皇亲的益州牧刘焉已经封锁入川栈道拒不进贡,就连德高望重的幽州牧刘虞,也敢不经朝廷同意就与各藩国订立盟约。
在这样的情况下,师父刘存还在为将军府的设立反复权衡利弊,最后经过多次幕僚会议讨论才低调施行,这对吸引人才极为不利。
鲁佩不了解的是,刘存根本就不迷信当世所谓的名士。
所谓的英杰,集中大汉近半名士的琅琊书院里,被誉为“满腹经纶有王佐之才”的名士没有三百也有两百,绝大多数都是手捧孔孟典籍高谈阔论之辈,其中大部分却连基本的算术都不懂,竟然还敢好高骛远眼高于顶,那些人在刘存眼里,根本比不上他一手开办的琅琊农工商学院毕业生。
为此,刘存将琅琊农工商学院前两界毕业生中的五百余人,招进幕府和各县衙门做吏员,期待他们经过数年磨练,成长为具有开明思想、树立崭新观念、掌握先进知识的主官和能吏。
刘存还力排众议定下两条人事规定:自本年起,各方举荐之贤才均须从县丞做起,任满四年方可晋级,有特殊才华或特殊贡献者,须经特别政务会议讨论通过,方可破格任用;各级掾属吏员之聘用,必须通过州牧府衙每两年一次的选拔考试,策论、算学、常识三科考试成绩合格者方能聘用。
以上举措是青州新政中的重要部分,自然引起大批豪门士绅的反对,如东阿名士程昱、南阳名士许攸、颍川名士郭图等二十余位名传天下的奇才,都曾先后在琅琊书院蛰伏期间当过博士或者教习,但这些人无法接受刘存的人才“考试选拔政策”和“全民纳税政策”,因而宁愿投奔刘岱、韩馥、袁绍等势力,也不愿意为刘存所用。
刘存对此却毫不在意。
自从去年的“青州新政之利弊”大辩论波及大汉十三州之后,刘存再也没有前往争论激烈的琅琊书院,刘存清楚地知道,在既得利益者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