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初平元年
都洛阳,所携图书装车达二千馀辆。经历代收集,桓帝、灵帝时藏于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都等处的典籍图录盛极一时。献帝初平元年(190),董卓迫令迁都长安,吏民扰乱,国家藏书大被毁,帛书大则连为帷盖,小者制为滕囊,被王充保护下来随朝廷西迁的只有七十多车,道路艰远,途中又散失其半。至兴平二年(195),李?唷9?嵯喙ィ?ぐ泊舐遥?椎鄢霰埽?睢9?示?阶罚?俟偈孔渌勒卟豢墒な??云?涓九?18亍15?铩7?丁5浼?w跃?寺遥??夯始也厥榈慈晃薮妗?p> 荀爽死
初平元年(190)五月,司空荀爽死。荀爽(127—190),字慈明,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名士荀淑之子。荀爽兄弟八人素有名声,号为“八龙”。荀爽幼而好学,十二岁便通《春秋》、《论语》等经书。后拜郎中,遭党锢之祸,隐居十余年,以著述为事,当时号称“硕儒”。党锢禁开,五府并征,皆不应。中平六年(189),董卓专政,复征荀爽,荀爽逃避不及,拜为平原(今属山东)相;未至县,追拜为光禄勋;三日后,进拜司空。荀爽自被征辟至位登司空,仅九十五日。因见董卓残暴无道,乃与司徒王允及董卓长史何?谋诛董卓,但未及动手,荀爽病死。著述甚丰,有《礼》、《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等著作,又著《汉语》、《新书》二书。
杂谭逸事
太尉黄琬驳迁都长安之议
初平元年(190)二月,太尉黄琬因反对董卓迁都长安,被免官。黄琬(140—192),字子琰,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北)人,黄琼之孙,与祖父黄琼同为东汉名臣。少以聪慧知名,后任五官中郎将。因党锢之祸,禁锢二十年之久。灵帝光和(178—184)末,征拜议郎,后历任青州刺史、侍中、右扶风、将作大匠、少府、太仆、豫州牧等官。黄琬在豫州(今安徽毫县)牧任内,政绩为天下之最,得封关内侯。董卓专制朝政,以黄琬名臣,征为司徒,后迁太尉。董卓谋义迁都,黄琬切谏不可,冒死驳董卓之议,董卓因黄琬名族,不敢加害。后拜光禄大夫,又为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共谋诛杀董卓。初平三年,董卓部将李?嗟裙テ瞥ぐ玻?歧?掠?馈?p> 司徒杨彪免
初平元(190)二月,司徒杨彪免官。杨彪(141—225),字文先,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名臣杨震四世孙,亦为东汉名臣。少受家学,以孝廉起家,历任议郎、侍中、京兆尹、五官中郎将、颍川太守、南阳太守、少府、太仆、卫尉等职。灵帝光和(178—184)年间,宦官王甫使门生贪污官财物七千余万。杨彪不畏权势,告发其事,王甫因此被诛,天下人心大快。中平六年(189),杨彪除授司徒。初平元年,董卓大会公卿,议迁都长安之事,杨彪切言不可。于是,董卓以灾异为名奏名杨彪。后复任光禄大夫、大鸿胪等官。兴平元年(194),除太尉、录尚书事,随献帝还都洛阳,历尽艰难。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都于许,专制朝政,诬杨彪欲图废立之事。杨彪被收下狱。后经名士孔融营救出狱。魏黄初六年(225),杨彪病卒于家,在东汉四世显赫的弘农杨氏至此而终。
公孙度割据辽东
初平元年(190),中原陷于战乱,辽东(今辽宁辽阳)太守公孙度认为汉室即将败亡,乃自称辽东侯、并州牧,行籍田,郊祀天地等天子之礼,又分辽东为辽西,中辽郡,自置太守,割据辽东。公孙度是辽东人。190年出任辽东太守。勇猛好杀,在郡中杀豪族百余家,又东击高句丽,西攻乌桓,威行辽东沿海一带。自称辽东侯后,曹操曾表其为武威将军,封宁乡侯。公孙度将印绶置于武库,说:“我王辽东,何永宁也”。遂世代割据辽东。
刘表得据荆州
初平元年(190),荆州(今湖南常德东�
初平元年(190)五月,司空荀爽死。荀爽(127—190),字慈明,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名士荀淑之子。荀爽兄弟八人素有名声,号为“八龙”。荀爽幼而好学,十二岁便通《春秋》、《论语》等经书。后拜郎中,遭党锢之祸,隐居十余年,以著述为事,当时号称“硕儒”。党锢禁开,五府并征,皆不应。中平六年(189),董卓专政,复征荀爽,荀爽逃避不及,拜为平原(今属山东)相;未至县,追拜为光禄勋;三日后,进拜司空。荀爽自被征辟至位登司空,仅九十五日。因见董卓残暴无道,乃与司徒王允及董卓长史何?谋诛董卓,但未及动手,荀爽病死。著述甚丰,有《礼》、《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等著作,又著《汉语》、《新书》二书。
杂谭逸事
太尉黄琬驳迁都长安之议
初平元年(190)二月,太尉黄琬因反对董卓迁都长安,被免官。黄琬(140—192),字子琰,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北)人,黄琼之孙,与祖父黄琼同为东汉名臣。少以聪慧知名,后任五官中郎将。因党锢之祸,禁锢二十年之久。灵帝光和(178—184)末,征拜议郎,后历任青州刺史、侍中、右扶风、将作大匠、少府、太仆、豫州牧等官。黄琬在豫州(今安徽毫县)牧任内,政绩为天下之最,得封关内侯。董卓专制朝政,以黄琬名臣,征为司徒,后迁太尉。董卓谋义迁都,黄琬切谏不可,冒死驳董卓之议,董卓因黄琬名族,不敢加害。后拜光禄大夫,又为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共谋诛杀董卓。初平三年,董卓部将李?嗟裙テ瞥ぐ玻?歧?掠?馈?p> 司徒杨彪免
初平元(190)二月,司徒杨彪免官。杨彪(141—225),字文先,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名臣杨震四世孙,亦为东汉名臣。少受家学,以孝廉起家,历任议郎、侍中、京兆尹、五官中郎将、颍川太守、南阳太守、少府、太仆、卫尉等职。灵帝光和(178—184)年间,宦官王甫使门生贪污官财物七千余万。杨彪不畏权势,告发其事,王甫因此被诛,天下人心大快。中平六年(189),杨彪除授司徒。初平元年,董卓大会公卿,议迁都长安之事,杨彪切言不可。于是,董卓以灾异为名奏名杨彪。后复任光禄大夫、大鸿胪等官。兴平元年(194),除太尉、录尚书事,随献帝还都洛阳,历尽艰难。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都于许,专制朝政,诬杨彪欲图废立之事。杨彪被收下狱。后经名士孔融营救出狱。魏黄初六年(225),杨彪病卒于家,在东汉四世显赫的弘农杨氏至此而终。
公孙度割据辽东
初平元年(190),中原陷于战乱,辽东(今辽宁辽阳)太守公孙度认为汉室即将败亡,乃自称辽东侯、并州牧,行籍田,郊祀天地等天子之礼,又分辽东为辽西,中辽郡,自置太守,割据辽东。公孙度是辽东人。190年出任辽东太守。勇猛好杀,在郡中杀豪族百余家,又东击高句丽,西攻乌桓,威行辽东沿海一带。自称辽东侯后,曹操曾表其为武威将军,封宁乡侯。公孙度将印绶置于武库,说:“我王辽东,何永宁也”。遂世代割据辽东。
刘表得据荆州
初平元年(190),荆州(今湖南常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