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部分
�情况,互相打听自己认识的人。周炳放出了几个女的之后,跟着放出了一个方脸高颧,虽然皮黄骨瘦,却精神奕奕的人。那个人看样子有三十多岁,还戴着脚镣,一出来就扑倒在周炳怀里,差一点儿没有摔在地上。他和别的人一样,紧紧地搂抱着周炳;可是他又和别的人不一样,什么话都没有问,只是拿眼睛打量着周炳。周炳不认识他,正待要问,旁边站着的谭槟早认出他来了,就喊道:

  “你好呀,金端同志!你猜这漂亮小伙子是什么人?”

  金端同志坐在地上,拿铁锤去敲打脚镣,一面说:“如果我猜得不错,你就是周金和周榕的弟弟。你叫什么名字来着?怎么我一点也记不起来了!”周炳连忙走到他身边,恭敬地弯着腰说:“金端同志,你猜对了,我就叫周炳。哥哥们从前经常提起你。有一回,我到一个地方等着跟你碰头,可没碰上。后来……你如今身体还好么?”金端点头笑着说:“我的身体不管什么时候,总是好的。国民党就是怎么折磨它,也拿它没有办法!他们说我这回大概活不成了,你看,我不是又活转来了么?哦,对了,你二哥周榕如今哪里去了?”周炳说:“前几天从香港上来,如今我也不晓得他在哪儿呢!”正说着,第一百三十小队长孟才师傅从远远的地方走过来,对周炳说:“走,你不是会说几句外江话么?跟我来,张太雷同志有话跟你说呢!”他一听说张太雷同志叫他,脸又红了,连忙别过金端,一声不响地跟着孟才师傅走。他知道张太雷同志是党的负责人,但是没有见过面,因此心情十分激动,像那年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长苏兆征同志约他见面时的心情一样。两个人上了楼,走到他刚才在那里喝凉开水的地方,张太雷站在窗前等候他们。他看张太雷同志,约莫三十岁的年纪,脸孔长得又英俊、又严肃。身上穿着草黄色呢子的中山装,戴着没有框子的眼镜,又黑、又亮的头发从左边分开。宽阔的前额下面,有一双深沉而明亮的眼睛。鼻子和嘴唇的线条,都刻画出这个人的性格是多么的端正、热情和刚强。周炳不知道应该怎样行礼,就把步枪放在地上,做了一个立正的姿势,直挺挺地站在他的面前。张太雷走到他身边,对他醇厚地微笑着,说:

  “哦,一个人背了两根枪,不累么?——很好,工人家庭出身,高中学生,身体很棒,很好,很好!——你能不能够谈一谈,你为什么要参加暴动?”

  他这几句话是用广州话说的。他的广州话说得很不错,就是稍微带一点上海话的口音。周炳觉着自己很喜欢这个人,就使唤不很熟练,但也还听得懂的“国语”回答道:

  “我么?我没有别的路子可走!”

  张太雷扭回头,坚持说着广州话,对孟才师傅说:

  “你看国民党做得多绝!把这样一个好后生得无路可走!”然后又转过来对周炳说:“好了,从今天起,全世界的路都让你自由自在地走,你喜欢怎样走就怎样走!现在,你临时给这里帮帮忙。这里缺一个忠实可靠的通讯员,你就来做这个事情,怎么样?不要以为这不是直接的战斗,不要以为这是无关轻重的工作,相反,这是一个重要的岗位。革命者的特性,是什么地方需要他,他就到什么地方去。你会骑自行车么?”

  周炳点头答应道:“我很高兴做这个工作。我很高兴做不论什么工作,张太雷同志!”

  张太雷说:“这就好,这就好。等一下也许调你去做别的工作,你也应该同样高兴。这才是世界主人翁的态度。”说完就走了出去。这里周炳和孟才师傅两个人立刻就动手搬开那张绿绒面子的大写字台,把它从窗子前面搬到一个墙角落里。刚搬好,张太雷和一大群人从外面走了进来。这些人里面,有教导团团长叶剑英,红军总司令叶挺,赤卫队总指挥周文雍,领导警卫团起义的蔡申熙和陶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