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拾肆】
/>   方才在西华宮中,昭庆坐北面南,右手坐着沈毓章,左手坐着朱子岐。待她行过礼后,昭庆便问说:“狄书驰所上之疏,乔卿可有为他参谋过?”

  见她摇首,昭庆便将那奏表递给她一阅。然后昭庆问道:“乔卿以为狄书驰所议何如?”

  她回道:“臣以为狄大人所议者,为国。”

  昭庆又问:“乔卿熟知宗室事。大平自开国至今,可有过皇帝斩杀宗室之先例?”

  “从无。”

  “而今皇帝年幼,登基未久,狄书驰伏阙上疏,逼皇帝杀了自己的外叔祖父,乔卿以为这亦是为国?”

  “是。”

  昭庆沉默少许,看了一眼沈毓章,又看了一眼朱子岐。他二人的表情皆似在所料之中,并没说什么。于是昭庆对她道:“乔卿可退下了。”

  ……

  察知到乔嘉久不挪移的目光,狄书驰不得不开口:“乔大人还要这样看我多久?宫门之处不便久停,乔大人若再不走,定会被御史记下,回头受劾。”

  乔嘉未答他,侧转过身,同他一道面向宫门,然后在与他隔了一块砖石的地方,跪了下来。

  狄书驰诧然抬头。

  乔嘉对上他的目光,坦然道:“狄大人为国,乔某亦为国。”

  ……

  至申时,京中已遍传辅政大臣狄书驰及宗正寺卿乔嘉伏阙、逼皇帝下诏判斩成王、而圣意迟迟不决一事。

  而亦自申时起,陆续有文臣自发前往广德门前,跪于狄、乔二人身后,奏请皇帝按大平刑律,判成王斩刑。这些文臣中,有三省的,有六部的,有九寺的,有入仕多年默默无闻的朝官,亦有尚无资历登朝议政的各衙文吏,零零总总,有百余人之多。

  紧接着,又有馆院、四监及御史台的官员们,抱疏加入到伏阙人群当中。

  最后,连太学及讲武堂两处的学生们也来到广德门外,整整齐齐地排跪在人群的最末处。

  禁中闻报,不多时便遣人出来,代昭庆叱问为首的狄、乔二人:“二卿煽动群情,进逼皇帝,此举是忠,非忠?”

  狄书驰叩首,回道:“眼下之势,固非臣之本愿。唯望陛下、公主殿下早做圣断,以安众臣之心。”

  “狄卿以为自己姓狄,皇帝便不忍治你的罪?”

  “臣断不敢做如是想。然陛下能杀臣一人,却杀不尽臣身后众臣僚。”

  “狄卿好胆魄,宁可拼上自己的命,也定要换成王一死,才肯罢休?”

  “臣不惧流血,唯惧误国之奸人不得伏罪。”

  ……

  德寿宫中。

  太上皇帝倚在御榻上,听罢昭庆的话,倒未如她所预想中那般情绪激烈,反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隔了半晌,他短促地咳了数声,咳完长喘,微阖双眼,始终未言。

  许多年前发生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于眼前——

  宫苑之中,海棠花瓣碎了一地。宫人惊呼,他亦情急,手忙脚乱地将受伤的幼弟抱起来,直接送入自己的皇太子宫中。太医来看罢,紧皱着眉摇了摇头,欲言又止。待他将太医迎到侧殿问罢伤情,再将太医送走后,回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