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历史
��然鱼汤中也使用了少量的基础香料,但是最终达到这种调和的,却是羊肉与鱼肉本身。”

  “如果说叶山选手的‘法式小羊排’是香料调和的美味,那一色选手的‘鱼方藏羊’就是原汁原味的食材调和出的美味了!”评委们纷纷感叹道。

  城一郎也在下面嘀咕道:“想不到已经可以做到这种程度了!一色慧吗……”

  “羊肉与鱼肉的融汇……真的能够做到?现在一色学长使用的还是养殖的绵羊肉和深海鱼,两者本身就是腥膻味比较很小的!如果换做在四千多年前,不但使用的香料种类很少,而且鱼肯定是淡水鱼放牧技术的产物也相当于是半野生的羊,两者真的能够融汇吗?”悠姬此时已经与大队伍汇合了。

  同时作为野山动物料理的专家,悠姬始终无法理解,如何将羊肉和鱼肉融汇,虽然“鲜味”味接近,但也仅仅只是“接近”,而且还各有腥味膻味,稍有不慎就是一锅腥汤了吧?

  “这就有争论了,通常认为是上古时代的料理技艺普遍很低,而且香料食材的种类也很少,‘料理’只是刚刚萌芽而已,‘料理’的真正展,是始于中古时代扬于近古时代,完善于近代,直到‘世界菜系大融合’之后,又迎来了第二次高峰……当时的‘美味’应该只是相对而言的。”

  “似乎有些道理,中华菜系文化圈中,上古是指从三皇五帝到先秦时代吧?那时候应该对食材的加工,还停留于白水炖煮和火烤的阶段,香料食材匮乏禽类尚未完全驯服,用现代的标准来判断,应该是没有什么‘美味’才对。”凉子说道。

  在这个世界,是以“菜系”来标定文化圈的,比如受到“中华菜系”影响深远的东亚,就属于“中华菜系文化圈”,而在“中华菜系文化圈”的上古时代,指得则是炎黄部落融合的时期,直到始皇帝的大一统。

  也就是从“烤”与“煮”融汇开始……

  料理的技艺,永远是受到工具制约的,在黄河流域上游的黄帝部落德土,也就是信奉“大地”,从“大地”中烧制出了陶器,令“煮”有了诞生的条件,而黄河中游的炎帝部落德火,也就是信奉“火焰”,令火烤碳烤岩烤,有了最初的萌芽。

  两者在融合之后,“烤”与“煮”的交汇,令“中华菜系”有了最初的雏形。

  之后在春秋时期,铁器开始被使用,到了秦汉时期,“铁锅”开始出现,为“炒”的出现提供了基础!

  因此上古时代自先秦结束,始皇帝一统天下后,直到唐宋时期,被称为“中古”,也就是“炒”的文明萌芽展,成为“中华菜系”的主力的时期……

  唐王朝时代,因为对外开放国力强盛,而有万邦来朝的盛世,也是大批量的引进新食材新香料的时期,有了这些外来的食材香料,开始被引进繁育播种,自此“中华菜系”的多样性大幅提高,也开启了“近古”时期。

  之后就是一直到19世纪,以“世界菜系大融合”为标志的近代……

  至于炎黄时期再往前,就属于“远古时代”了,因为没有文字流传,只有些只言片语的传说留下,比如不知真假的“远古名厨许灵”……

  因此当今料理界普遍认为,任何菜系的上古中古时期,“美味”的概念与现在都是不一样的!

  好比在“世界菜系大融合”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现在的星级餐厅中普通水平的料理,就已经是世间罕见的“美味”……

  毕竟“美味”是相对的,料理界整体较低甚至是非常低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