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献俘仪式
��多大战,也就没有什么军功,功劳不如党进、米信这些比他还要迟些跟随赵匡胤的亲信,时间久了,除了一些老相识外,自然就没人知道他的存在。

  所以众人心中都萌生了一个念头,这少年定是沾了父辈的光,官家今日才会令他如此出风头,看来这所谓的军功,估摸着掺杂了不少水分!有了这种想法,众人对李俊文的印象不免看轻了几分,认为他和看台下面的那群衙内一样,也是个靠父荫的公子哥儿。

  可怜赵匡胤没有想到,本想从李俊文这儿,替李延彪找补些损失回来,却把李俊文也推进了坑里。

  “李大哥,我听父皇说,那首《满江红》是出自你手?”赵德芳开口问道。他与站在的李俊文年纪相近,不过差了几岁而已,是以对李俊文颇有好感。

  “嘿嘿,一时兴起之作,让弟弟见笑了!”李俊文挠着头,有些不好意思。

  “哗……”本来对李俊文有些轻视的一众文武,听了二人的对话之后,不由得又重新审视起眼前的这个少年。

  前些日子,一首名为《满江红》的词,从皇宫传了出来。官家命人将这篇充满壮志的作品壮志壮志抄印各部,令满朝哗然。

  短短的一首词,勾起了众人的英雄情怀,不论文武,似乎都体会到了词中那种金戈铁马,壮志未酬的慷慨激昂。

  尤其是那些武将,似乎找到了共鸣,对这首词推崇备至。

  刚开始,众人都以为这首词是官家的大作,但想到官家数十年就只有一首诗的成就,又觉得不太可能。直到后来,从两个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口中得知,这首荡气回肠的词出自一个少年之手,众人立马对这首词的作者充满了好奇,这要经历多么沧桑的百战老将,才能写出这样的词来!

  今日一见,居然是眼前的这个少年所写,令众人有些失望之余,却对李俊文的印象,有了新的改观。

  能写出这首词,这个少年,绝对不简单。顿时众人对李俊文的态度又热络了起来。特别是那些武将,对待李俊文,就像对待基友一样热情。

  赵普听说《满江红》出自李俊文之手时,闭着的眼皮动了动,并没有多余的动作。

  就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拍李俊文马屁,现场一片热闹的时候,大太监王继恩急急忙忙的朝御座跑来,来到御座前,行礼道:“回禀官家,俘虏的队伍已经准备完毕,吉时已到,还请官家下旨开始献俘!”

  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高高在上的赵匡胤。赵匡胤捋着胡子,大手一挥,很简单的说道:“开始吧!”

  王继恩连忙转向广场,用最大的音量,扯着嗓子喊道:“陛下有旨,献俘仪式,现在开始……”

  尖利的嗓音,穿透广场,整个现场都回荡着王继恩的声音,令李俊文感觉非常的不舒服,犹如百爪挠心一般。

  一众官员放弃了对李俊文的拍马屁,纷纷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有座位的坐在座位上,没座位的赶紧整理衣冠,肃穆而立,等待仪式的开始。

  随着三声鞭响,号手鼓足腮帮子吹响了巨大的号角,低沉的号角声响彻云霄,令现场一片*肃穆,广场外本来有些吵闹的观看人群,这时候也自觉安静了下来,生怕冒犯了这*的献俘仪式。

  紧接着,一队身着全副盔甲的禁军步兵方队,头戴铁制范阳帽,脖上围着红巾,手拿长枪,枪尖四十五度角斜向上,迈着整齐划一的步子,从戒严的大街一头,朝太庙广场而来。这些禁军士兵全都身高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