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西山经(2)
��山中的野兽以麋、鹿、牛居多。

  【原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莱山,其木多檀楮,其鸟多罗罗,是食人。

  【译文】

  再向西三百五十里,是莱山,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檀树和构树,而禽鸟大多是罗罗鸟,这种鸟能吃人。

  【原文】

  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其祠之,毛1用少牢2,白菅为席。其十辈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3而不糈;毛采。

  【注释】

  1毛:指毛物,就是祭神所用的猪、鸡、狗、羊、牛等畜禽。2少牢:古代称祭祀用的猪和羊。3钤:祭器名,或说是祈祷的意思。

  【译文】

  总计西方第二列山系的首尾,自钤山起到莱山止,一共十七座山,途经四千一百四十里。其中十座山的山神,都是人的面孔、马的身子。还有七座山的山神都是人的面孔、牛的身子,四只脚和一条臂,拄着拐杖行走,这就是所谓的飞兽之神。祭祀这七位山神,在毛物中用猪、羊为祭品,将其放在白茅草席上。另外那十位山神,祭祀的典礼,在毛物中用一只公鸡,祭祀神时无须用米做祭品;毛物驻用一只杂色雄鸡。

  【原文】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之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东望渊。有木焉,员1叶而白柎2,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3(尾)而善投,名曰举父。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注释】

  1员:通“圆”。2柎:花萼由若干萼片组成,处在花的外轮,起保护花芽的作用。

  3豹虎:虎字疑为尾字之误。

  【译文】

  西方第三列山系的首座山,是崇吾山,它雄踞于黄河的南岸,在山上向北可以望见冢遂山,向南可以望见泽,向西可以望见天帝的搏兽山,向东可以望见渊。山中有一种树木,圆圆的叶子白色的花萼,红色的花朵上有黑色的纹理,结的果实与枳实相似,吃了它就能使人多子多孙。山中又有一种野兽,长得像猿猴而臂上却有斑纹,有豹子一样的尾巴而擅长投掷,名叫举父。山中还有一种禽鸟,长得像一般的野鸭子,却只长了一只翅膀和一只眼睛,要两只鸟合起来才能飞翔,名叫蛮蛮,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原文】

  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泚水出焉,北流注于泑水。无草木,多青、雄黄。

  【译文】

  向西北三百里,是长沙山。泚水从这里发源,向北流入泑水,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多的是石青、雄黄。

  【原文】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1。北望诸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2浑浑泡泡3。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注释】

  1不周之山:即不周山。据古人讲,因为这座山的形状有缺而不周全的地方,是共工与颛顼争帝位时发怒触撞造成的,所以叫不周山。

  2原:通“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