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
不过相对而言,这些有父母有家庭的孩子,总是要比他们现在的那些教官和教员们要幸福的多了。
要知道,全中国的大部分的中小学教官,相当一部分是出自王书辉的西山基地的孤儿们。说起来,虽然学习和训练的生活很苦,他们这些有着父母和家庭的孩子,总还是要比他们的老师们幸福的。
因为中华帝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即幼儿园两年(三岁到五岁),学前班一年(五岁到六岁),初级少年军三年(六岁到九岁),中级少年班三年(九岁到十二岁)的制度。所以等到这些孩子接受完了三年的初级少年军教训(教育和军训)之后,他们会全部升到中级少年军接受比较正规的准军事化教训。
因为按照中华帝国的制度,中华人民中级少年军的军事训练不再像初级少年军的军事训练那样,是由民兵部队指导的了。中华人民中级少年军学兵们的军事训练,全部都是由中华人民复兴军的正规部队进行指导的。
所以,中华人民中级少年军是属于中华人民复兴军的一个正规序列的。
王书辉在现代的时候并没有参加过军队。但是他根据他所了解的实际情况知道,最能改造人,最能塑造人的地方就是军队。
无论是他的父辈那一代人也好,还是他那一代人也好,凡是参加过军队的人,都从身体和精神上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改造。
工业化的中国需要的具有高度的纪律性和组织性,有着健康的体魄和坚韧的精神,有着全面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与封建农业社会那种愚昧、麻木、散漫、落后,缺乏行动能力和拼搏精神的蠢货完全不同的工业化的先进人才。
所以,即使这种斯巴达的军事化教育,这种有些粗暴和强硬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可能会给一些孩子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但是在工业化中国这个真正的全世界最人道主义的目标面前,这种可能的伤害,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当初王书辉的长子王青柏出生的时候,朱微妏是根本就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与枝江县郊区的那些工人和农场职工的子弟,一切接受在她看来非常残忍的军事化教育的。她一直坚持要自己抚养自己的孩子。
可是在王书辉强硬的态度面前,朱微妏还是强忍着不舍把王青柏送到了枝江县第十二育婴院里接受复兴党的统一抚养了。
有了一就会有二,有了二就会有三。随着王书辉和朱微妏的孩子不断地降生,同时也随着这些孩子被不停地送到育婴院里接受国家的抚养和教育,朱微妏也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想法了。
毕竟这种不合情理的国家包办孩子教育的方式,确实也没有真的对王青柏有什么实际上的伤害。
更主要的是,随着王青柏的长大,朱微妏也从王青柏的成长中,感受到了这种军事化封闭化教育的好的方面。
当然了,朱微妏也对这种让孩子和父母的感情不那么紧密和热烈,孩子对作为母亲的她永远也没有对复兴军领袖王书辉那么尊崇的全民教育制度有所微词。
可是朱微妏也知道,自己的长子也好,自己的次子也好,这些孩子对于王书辉的感情也不是子女对父母的那种感情,而是军人对于领袖的那种感情。
从这个角度上说,朱微妏虽然心里有着一种极大的不舒服,甚至产生了某种愧疚的心理,但是她却也知道,孩子们对作为母亲的自己和对作为父亲的王书辉的感情,其实都是一样比较冷清的。
但是,看到七八岁的儿子从小就能像小大人一样能够自己处理自己的生活,自己规划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