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日常3
大多数的中国人民是非常热爱平稳和有前途的普通生活的。根本不会有什么长得奇丑无比的精神病人在白皮鬼的暗中支持下,领着一帮满脑袋米田共,当惯了亡国奴的蠢蛋去占领某处街道的。

  王书辉在明末的生活逐渐的进入组织化,制度化的阶段。随着他培养的第一批学员的成长,王书辉在自己的大营里,建立了比较稳定和合理的组织机构。他首先通过规范自己的学生,建立了在管理上比较紧密合理的教导员制度。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个普通人,在明末的技术手段下,他是没有办法挨个按人头的,把自己的意图贯彻到自己手下每个人那里的。

  教导员制度的建立,就可以有效的做到,让自己的意图明确的下达到人头和让普通人的想法清楚的上传到自己手中。每十多个人组成一队,配备一个业务干部和一个教导员,这样的做法就可以让自己的影响力,明确的传播到每一个人那里。

  教导员在各个队伍中,既作为各队工作人员的老师,承担着文化教育的工作,又紧握着考核人员级别,掌控他们的实际利益得失和地位变动的关键权力。王书辉自己则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教导员,掌握大多数人的想法和诉求,建立相对完善和合理的制度,从而让每个人自觉的维护制度,达到掌控整个团体的目的。

  这种情况就让王书辉的所有员工都认识到,队头或者可以负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分工,但是涉及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得失和在团体中地位的升降的实际权力,全部掌握在教导员手中。而这些教导员们又是王书辉大老爷的亲传弟子。这就让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意识到,自己是在王大老爷的直接掌控之下的,是王大老爷的人。这种明确的归宿感是古代社会中非常少见的。

  王书辉通过教导员管理团队的做法,实际上在封建社会是一种创新。要知道,中国的封建主义,并不是西方理论意义上的封建主义,不是那种人口和领地的封建,而是一种模糊的,充满了潜规则的权力封建。

  王书辉的教导员制度,就是打破权力封建,明确制度,通过制度掌握每一个人思想和行动,让每个人的想法都可以有效上传,让自己的每一个意图都可以有效下达的体制创新。

  实际上说,到了21世纪的中国,这种权力封建还是屡见不鲜的。具体的表现就是,掌握公权力的人,不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谋划利益,而是对某个掌握实际权力的人或者山头效忠。

  他通过效忠某个人或者山头,获得更低等级的权力。通过这样的权力,他当然会不遗余力的为自身和某个人或山头谋取利益。这就一种典型的权力封建。像老百姓嘴里常说的,谁是谁谁的人,谁谁是一个山头的,就是普通中国人民对于这种权力封建的一种清醒认识。从这个角度考虑,中国人民真是相当的聪明的。

  除了教导营在王书辉的直接掌控之下外,王书辉还组织学生建立了管理日常事务的办公处。这个被叫做大营办公处的组织,现在只是承担经济统计工作和对外贸易和联系工作。王书辉未来的老婆的舅舅们,就在办公处里负责不同的工作。他们这一阶段的工作,就是负责为王书辉贩卖私盐和棉布,做前期的市场调查和试探工作。

  另外,像,负责财务审核拨发的财政科,负责人员档案管理的档案科,负责日常训练工作的训练科,负责卫生和防疫工作的医务科,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后勤科,负责招收新人工作的人力科等相关的科室和人员,都在王书辉教育工作的开展下,不断的被完善。

  王书辉讲完了课回到办公处的时候,已经中午12点多了。因为放假的原因,办公处只有今天负责在王书辉身边轮值的一个一等家丁和两个二等家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