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开始1
,文明的,改革性质的团体,这个团体就必须是高度知识化的。这个高度知识化,不单是指知识水平的高低,更是指知识普及的广度。
当然,如果王书辉的计划能够成功,真的能培养出上万小学生,几千个初中生的话。单纯的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他的团体的知识水平就不仅仅是比明末文人高,更比现在欧洲的大部分科学家们的水平还要高。
王书辉虽然有这样的想法和计划,但是没有人是不行的。还好,王书辉第一批招纳的流民中有三十多个小孩子。王书辉决定先从这些小孩子下手,开展实验性质的教学工作。
这三十几个小孩子,最大的今年已经十七岁了,最小的十三岁。其实都已经过了进行启蒙教育的阶段。从年龄上看,这么大的小孩在现代社会至少也应该是初中生了。
这些小孩都是在万历四十四年左右,那场横贯山西陕西的旱灾中,全家变成流民的。从万历四十四年到现在,五年的流民生涯,是一种残酷的洗礼过程。这些小孩子绝对不是那些普通的,在家人的呵护和关怀下长大的正常小孩。他们五年的流民生涯,已经洗去了他们这些贫苦家庭出身,本身就不多的也不怎么快乐的童年记忆。可以说,他们是被残酷的现实提前催熟了的孩子。
王书辉这几天,没有做什么别的事情。他带领着所有的工匠和三队二等家丁,先把枝江王别园第三进院子重新修缮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这些工匠和家丁已经会熟练的使用王书辉从现代带来的那些施工工具,并且可以非常灵活和多变的使用水泥作为建筑粘合剂了。在王书辉的带领下,王府别园第三进的院子,被修缮一新。
王府别园的结构,除了在一些装饰性的细节上比较精致之外,其实就是后世常见的四合院建筑。第三进院子的正房被王书辉作为教室。
安装在教室里的玻璃黑板,给负责施工的工匠和家丁们带来了不少震撼。不过等到见多了各种新奇的东西之后,像给正房安装大块玻璃做的窗户这样的事情,就不太能让他们惊奇了。
倒是几个工匠比较敏感。像负责木工作业的那个唯一的一等老工匠,就在私下里找过王书辉,对他大手大脚的使用各种型号的钉子表示不满。只有这个时候,王书辉才反应过来,在钢铁工业近代化之前,为什么古人的家具都是那种笨重结实,可以传承好几代人的样子了。工业化的重要性就是在这种细节中被表现出来的。
第三进院子经过修整后,很有点后世的希望工程的小学的样子。在一大片飞檐斗拱的古代建筑群落中,这个面积也不算小,但是在整个王府别园中很小的院子,正房作为教室,里面安装了全套的电教设备。为了这个,王书辉在现代社会了呆了两三天,又自己拿着各种说明书研究了整整一天。除了桌子和板凳是明代的工匠们做的之外,正房看起来就像一个现代社会普通小学中的一间教室。
两侧的厢房,一侧作为孩子们的宿舍,一侧作为孩子们的食堂,洗澡间,卫生间,和实验室。厕所倒是简单,挖一个大坑,在上面盖好房子,地面用水泥预制板铺出二十个坑位就行了。倒是卫生间和洗澡间不太好弄。最后没有办法,取水直接就用地下水,安上几个洋井(活塞式抽水机)。洗澡间没有办法,只能采用像日本人的那种家庭浴室一样,用水泥抹出一个大池子来,池子地下直接烧火加热池子里的水,说白了,就是个超级大的水泥大锅。
在修建的过程中,大部分家丁们倒是没什么感觉。不过几个挖过井的二等家丁和所有工匠们,对于洋井,表现出特别的惊讶来。他们实在想不出那些严丝合缝的水管子和全是铁造的一体式的洋井井身是怎么做出来的。
用一等铁匠李富贵的话
当然,如果王书辉的计划能够成功,真的能培养出上万小学生,几千个初中生的话。单纯的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他的团体的知识水平就不仅仅是比明末文人高,更比现在欧洲的大部分科学家们的水平还要高。
王书辉虽然有这样的想法和计划,但是没有人是不行的。还好,王书辉第一批招纳的流民中有三十多个小孩子。王书辉决定先从这些小孩子下手,开展实验性质的教学工作。
这三十几个小孩子,最大的今年已经十七岁了,最小的十三岁。其实都已经过了进行启蒙教育的阶段。从年龄上看,这么大的小孩在现代社会至少也应该是初中生了。
这些小孩都是在万历四十四年左右,那场横贯山西陕西的旱灾中,全家变成流民的。从万历四十四年到现在,五年的流民生涯,是一种残酷的洗礼过程。这些小孩子绝对不是那些普通的,在家人的呵护和关怀下长大的正常小孩。他们五年的流民生涯,已经洗去了他们这些贫苦家庭出身,本身就不多的也不怎么快乐的童年记忆。可以说,他们是被残酷的现实提前催熟了的孩子。
王书辉这几天,没有做什么别的事情。他带领着所有的工匠和三队二等家丁,先把枝江王别园第三进院子重新修缮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这些工匠和家丁已经会熟练的使用王书辉从现代带来的那些施工工具,并且可以非常灵活和多变的使用水泥作为建筑粘合剂了。在王书辉的带领下,王府别园第三进的院子,被修缮一新。
王府别园的结构,除了在一些装饰性的细节上比较精致之外,其实就是后世常见的四合院建筑。第三进院子的正房被王书辉作为教室。
安装在教室里的玻璃黑板,给负责施工的工匠和家丁们带来了不少震撼。不过等到见多了各种新奇的东西之后,像给正房安装大块玻璃做的窗户这样的事情,就不太能让他们惊奇了。
倒是几个工匠比较敏感。像负责木工作业的那个唯一的一等老工匠,就在私下里找过王书辉,对他大手大脚的使用各种型号的钉子表示不满。只有这个时候,王书辉才反应过来,在钢铁工业近代化之前,为什么古人的家具都是那种笨重结实,可以传承好几代人的样子了。工业化的重要性就是在这种细节中被表现出来的。
第三进院子经过修整后,很有点后世的希望工程的小学的样子。在一大片飞檐斗拱的古代建筑群落中,这个面积也不算小,但是在整个王府别园中很小的院子,正房作为教室,里面安装了全套的电教设备。为了这个,王书辉在现代社会了呆了两三天,又自己拿着各种说明书研究了整整一天。除了桌子和板凳是明代的工匠们做的之外,正房看起来就像一个现代社会普通小学中的一间教室。
两侧的厢房,一侧作为孩子们的宿舍,一侧作为孩子们的食堂,洗澡间,卫生间,和实验室。厕所倒是简单,挖一个大坑,在上面盖好房子,地面用水泥预制板铺出二十个坑位就行了。倒是卫生间和洗澡间不太好弄。最后没有办法,取水直接就用地下水,安上几个洋井(活塞式抽水机)。洗澡间没有办法,只能采用像日本人的那种家庭浴室一样,用水泥抹出一个大池子来,池子地下直接烧火加热池子里的水,说白了,就是个超级大的水泥大锅。
在修建的过程中,大部分家丁们倒是没什么感觉。不过几个挖过井的二等家丁和所有工匠们,对于洋井,表现出特别的惊讶来。他们实在想不出那些严丝合缝的水管子和全是铁造的一体式的洋井井身是怎么做出来的。
用一等铁匠李富贵的话